中国第一位女配音演员是舒绣文

20世纪20年代有红遍京都的京剧“四大名旦”;40年代有誉满山城的话剧“四大名旦”,著名表演艺术家舒绣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舒绣文是我国杰出的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1915年夏天,舒绣文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一个普通教师家庭,6岁时随父亲到北京,14岁时因家境困顿辍学当过舞女。16岁的舒绣文便独自到上海谋生。

她先是在天一影片公司教授普通话,后来又加入集美歌舞剧社当话剧演员。三十年代初就投身于田汉领导的“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开始了革命话剧活动。在左翼剧联及田汉的领导下,演出了大量的进步戏剧,并在上海、杭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抗战时期先后在郭沫若、阳翰笙、曹禺、洪深、老舍、宋之的、马彦祥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剧作中担任主要角色。抗战胜利后,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塑造的“抗战夫人”王丽珍的形象,是她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的标志。

1957年舒绣文调入人艺,先后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关汉卿》中的朱帘秀、《伊索》中的克丽娅等鲜明形象,还精心创造了《风雪夜归人》里的女学生、《带枪的人》里的打字员等不少小角色。

她生前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和中国影协常务理事。

在“文化大革命”动荡的年代里,从艺30多年的舒绣文于1969年3月17日过早地离开了舞台和银幕,她对戏剧与电影艺术的卓越贡献,将永存观众的心中。

早在1914年前,美国等电影事业发达的国家,己经拍摄了有声电影。但直到1926年8月6日,有声电影第一次同美国观众见面。很快,四个月后美国的有声电影就来到中国,1926年12月,上海百星大戏院从美国运到特福茉(de forest)有声短片若干种,并在上海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连映六天,引起国内的观众及国内电影界人士及大兴趣。直到1930年底,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主要是《明星》、《友联》、《天一》等几家影片公司,怀着极大的勇气开始了国产有声电影的摄制。

最早的有声片只是蜡盘配音的,而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也是明星公司和百代公司合作录音摄制的。这部影片是由洪深化名庄正平编写,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女主角歌女红牡丹由胡蝶饰演,她的无赖丈夫由王献斋饰演。影片中歌女红牡丹受尽了欺凌和虐待,生话潦倒不堪,后来,丈夫不但卖掉亲生女儿,还错手杀人,以至被捕入狱。

在中国无声片时期,电影演员大多是南方人,很少人会讲国语,而开始拍有声片,使一些当时的明星,尤其是女明星很头痛,要在短时间内学会国语并不容易。这一时间,舒绣文初到上海,她那年刚满十六岁,由于自幼生活在北京,又在北京上学,故讲了一口标准的北京话。偶然的原因认识了电影业人士应云卫、李丽莲、顾文宗等,而顾文宗是天一影片公司的剧务,就将舒绣文介绍给当时天一公司的老板娘陈玉梅,教她讲国语,并为电影配音。由此,舒绣文就成了中国电影配音第一人。并从此走上了电影、话剧表演之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