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著作是杨贤江撰写的《新教育大纲》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著作是杨贤江撰写的《新教育大纲》。

杨贤江(1895—1931),是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笔名李浩吾、叶公朴、李谊。

浙江余姚(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人。

出身于贫苦的缝衣工人家庭。
1917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职员、广东高要县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等职。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编辑《学生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青年走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1926年参加上海闸北工人起义斗争。

1928年被迫流亡日本,留日期间,翻译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929年回国,在上海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发起组织社会科学家联盟。

主要著作有《教育ABC》、《新教育大纲》,《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的著作,批判了当时流行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指出了教育为革命服务的方向。当时曾被国民政府列为禁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教育,贯彻的正是其教育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又成为基本依据之一。

“若培植己才而偏于体育,贲获而己;偏于德育,程朱而己;偏于智育,仪秦而己。必兼有三育,融会精彻,始能成为完人。”杨贤江的这句话,强调学习应发挥主动性的观点,尤其是关于德、智、体三育兼备的观点,是杨贤江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当时来说,都很有积极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