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存的一座历代帝王庙在北京

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历代帝王庙,是北京阜城门内大街159中学校址。

在2003年年初,一五九中学正式迁出,搬入新建成的占地面积达2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校舍。

历代帝王庙七十余年的“校史”宣告结束,同时历代帝王庙第三期文物修缮工程全面启动。

庙内湮灭多年的关帝庙、祭器库、燎炉等建筑在当年年内完成了复建,重焕光彩,成为北京新的旅游景点。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明世祖朱厚熜(读音“葱”)令工部选址建帝王庙。遂于阜城门内保安寺故址兴建帝王庙。

落成的帝王庙,门前有巨型绿琉璃歇山顶照壁一座。

(图:北京历代帝王庙内景,摄于2009年)门东西下马牌(又称“下马碑”)各一,雕刻精美的牌楼(门额书“景德”)各一座。

庙门3楹,左右门各一,门前有石桥3座。门内东侧有钟楼一座。

东南隅有神库、神橱各3楹,宰牲亭、井亭各一座。

西南隅则为承祭官致斋所。

景德门(清乾隆十八年门额加“崇圣”为“景德崇圣门”)5楹。

正中是巍峨壮观的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殿内原挂有乾隆御书“报功观德”匾额,殿9楹,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高大的须弥座上装有汉白玉望柱和栏板,南向有3座石阶和云纹大石雕,中间13级,左右各11级,东西向各一座石阶,12级。东西配殿各7楹,一座石阶,均8级。

配殿前各有燎炉1座。正殿两端各有御碑亭2座,殿后祭器库5楹。

历代帝王庙只供奉牌位,不设像。
正殿祀君,配殿祀臣。
明代崇祀“创业之君”15人和“开国明臣”32人。

清顺治二年,定每年春秋仲月遗官祭帝王庙并增祀辽太祖、金太祖等5人,增辽、金、明代功臣各5人。

康熙六十一年,又增祀帝王143人,名臣40人。

乾隆年间也曾将庙内崇祀之人加以变动。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修历代帝王庙,立御制碑并建碑亭。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再次重修,并将正殿改用黄琉璃瓦,也立了御制碑和建了碑亭。

后又将门庑、围墙、照壁等处绿琉璃瓦易为黑琉璃瓦绿剪边。

这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封建典章制度及历史人物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碑亭内的御制碑,也是重要的石刻文献资料。

1979年,历代帝王庙已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