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条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于山东莱芜

至2016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工学博士周震到山东省莱芜市创业已快4年了,2012年8月,周震带领拥有8名博士、4名硕士的创业团队,在莱芜创办了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凭借一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铜铟镓硒太阳电池系列光伏发电系统生产技术”,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2代太阳能电池的企业。经过短期蛰伏,开始了跨越式发展。

2014年6月,希格斯新能源的第一条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生产线顺利投产。

7月,该公司承建的国内首个铜铟镓硒分布式电站顺利并网;

8月,承建的国内首个铜铟镓硒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顺利并网;

12月,产品顺利通过了TUV认证,经中科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组件效率可达14.4,在世界同类产品处于领先水平。

2015年,周震带领团队在莱城工业区口镇桃花峪村建成CIGS及多晶硅混合式大型30兆瓦地面发电站,并于2016年1月29日顺利并网验收,成为莱芜市首座并网的大型地面光伏发电站。

说起创业,周震坦言就是源于美国专家的一句话。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周震到国外多个名校以公派学者的身份游学。

在美国的那3年,他做的就是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有一次,周震在与美国专家进行交流时,说起中国的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产业时,美国专家一句“ZERO”(“零”),让他颇为感慨。

当时,国外的太阳能电池已经发展到了第2代,而中国却一直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老路上踟蹰前行。

周震告诉记者,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制备工艺非常复杂,只有美国、日本等国的少数几家公司成功实现量产,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实现大规模量产。“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我们有责任把这个技术带回国内,实现更好的发展。”

为了把国外的技术在国内发扬光大,周震和他的团队毅然决定回国创业。

当时,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团队,都有在欧美、日本等地工作、留学的经历,具有一流的科研能力。但对于一个没有创业经历、手上也没有多少资金的年轻团队来说,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之所以选择到莱芜创业,看中的就是这里一流的营商环境。”周震说,落户莱芜以后,从手续办理到土地征用,从建材购置到项目建设,从衣食住行到生活起居……政府都给予了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正因为有了政府的坚强的支撑,周震和他的团队全身心地投入了科研中,让希格斯拥有了一整套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铟镓硒专有工艺技术,并根据这套技术自主设计了完整的生产线,实现了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完美结合,具备了实现铜铟镓硒量产的条件。

短短几年后,希格斯新能源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2015年,公司的销售收入突破2500万元,缴纳利税110多万元。在周震看来,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自主研发带来的强大动力。“我们明白,要想与技术先进、生产经验丰富的欧美企业同台竞技,我们必须走得更好更快更坚实!”周震说,对于希格斯这样的高科技产业而言,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意义重大。为了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希格斯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仅2015年研发经费的投入就高达800多万元。

此外,希格斯新能源与北京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不断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始终保持产品应用上的领先地位。

“未来2年内,我们将实现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发电系统模块化及光伏电站工程迅速扩大,并实施铜铟镓硒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和Turnkey设备输出‘两条腿’走路的战略规划;3年之内,要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对未来发展,周震信心满满。他说,5年之内,希格斯新能源将打造从Turnkey设备输出、组件生产、电站建设、电站运维、新产品开发“五位一体”全产业链雏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