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便携式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系统2007年于广东投运

由广东海事局和大连海事大学(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共同研发的我国首个便携式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系统经过三年时间研制成功,多次试验,性能良好,2007年12月交付广东海事局使用。

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2005年原油进口量接近14亿吨,当时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2.5亿吨。

我国进口的石油95%是通过海上船舶运输来实现的,沿海石油运输量超过2亿吨,当时预计未来几年海上石油运输还将进一步增长,伴随着水路危险货物吞吐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发生水运危险品事故和重特大船舶溢油事故的风险明显增高。

因此,此系统的研制成功具有非常现实重大的意义。

2004年广东海事局和大连海事大学成立课题组,对《海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技术》开展前期研究,2006年5月完成了《海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技术》研究报告,同年在广州召开了该报告前期成果专家审查鉴定会。

该项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我国首个海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根据设计,海巡飞机是海空立体快速反应的主要工具,飞机装备有先进遥感系统能实时跟踪海上溢油、实时估算溢油量及污染面积、对溢油清除效果进行评估。

地面应急反应中心则装备有决策支持系统、报警系统、油漂移预测系统、各种油化学成份及危害数据库、清污材料设备性能及存货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溢油应急反应能力评估系统、污染损害评估系统、大屏幕显示综合指挥系统等。

基于上述系统,地面应急反应中心可以做出快速高质量的溢油清除决策方案,并将基于飞机、船舶遥感图像的海上事故全景显示在大屏幕上;用无线通讯系统实现地面应急反应中心、飞机、救助船之间的可视化信息通讯。

按照设计,广东海事局分阶段逐步进行了实施。

2006年9月,广东海事局、大连海事大学及国内有关公司开始研发便携式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系统。

2007年5月,开发人员对该便携式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系统进行了地面实验。

2007年10月至11月,以“海巡31”和珠海高栏(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高栏港经济区)海巡基地为依托,对便携式航空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系统进行了多次飞行试验,该系统性能良好,最终于2007年12月交付广东海事局使用,在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快速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