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扁型茶的鼻祖是安徽大方茶

大方茶盛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东南方的老竹岭一带,境内山峦重叠,岗崖起伏,溪涧网布,山涧细水绕山常流,有“十门九不锁”之称。产区境内多高山,属天目山脉,北面的清凉峰海拔为1787米,海拔在1300米以上的有:老竹岭头、石坑崖上、翠屏山、黄平圩、福泉山、老人岩、仙人峰、鸭子塘等。

群峰竟翠,涧水常流,茶树多生长于高崖石隙里和山洞峡谷中,终年云雾弥漫,年平均温度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形成了良好小气候。并且表层土质乌沙、中层红黄壤、呈酸性,土质肥沃,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这为大方茶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大方茶树——竹铺种生长于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造就了大方茶高雅的品质,该品种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强,芽叶短壮,白毫显露,叶绿色,抗寒性强,产量高,所制大方茶: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墨绿、有熟板栗香、香郁持久、味甘醇爽口

大方茶产量以歙县的老竹铺、三阳坑为最多。品质以竹浦乡的老竹岭大方山和金川乡的福泉山所产的品质最佳,被誉为“顶谷大方”,清朝时为贡茶,1986年获外交部礼品茶。

大方茶历史可追溯到五代十国,《旧五代史》有“唐乾化元年(911)十二月,两浙进贡大方茶两万斤”的记载。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另据《歙县志》记载,明代隆庆(1567—1572年)年间有一比丘(和尚)大方,曾在徽州歙县南乡老竹岭上的大方山创制大方茶。

因其采制得法,制作精妙,其制品而售于国内者,有毛峰、顶谷大方等种类。有云:大方茶以老竹岭大方山产地而得名,故称“老竹大方”;或云:为僧之创制,以大方和尚之名命茶。其形平扁光滑似竹叶,色深绿如铸铁,又有“铁叶大方”之称。

关于如何冠以“大方”为茶名,还有一段异曲同调的传说:1751年乾隆下江南,搜刮地方名产,诏令曰:进鲜贡品者,庶民可升官发财;犯人重刑减轻刑。老竹铺大方就是当年老竹庙的大方和尚创制的贡品,皇帝便“恩赐”以大方为茶名。

顶谷大方在生产过程中,须在谷雨前采制,标准是:一芽二叶初展,长度约3厘米,每斤约3.5万个芽头。加工前鲜叶要进行选剔和薄摊。

一般大方在谷雨后到立夏之间采制,标准是:一芽二、三叶。其次是把好制茶关,从选叶到炒制,继承了传统的手工技艺。

具体说是五关:
一是采摘关,鲜叶老嫩要适时(不宜太老或太嫩,宜晴天采,不宜雨天采);
二是杀青关,火候要适宜(生叶要凋而不焦);
三是揉捻关,快慢轻重要到位(要青条而不结不碎);
四是炒制关,火候手力要到功(火候先大后小,手力先抖后滚再壁压);
五是拣茶关,拣老去团丢杂要到家(拣出老叶片、去掉茶叶团、丢掉茶杆等杂质),做到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从而大大提高大方茶叶的质量。

大方茶外形扁平匀齐,挺秀光滑,翠绿微黄,色泽稍暗,满披金豪,隐伏不露,内质汤色清澈微黄,浅绿似杏,香气高长有板栗香,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匀而带黄绿,芽显露肥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