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出土的最早的毛笔实物是战国时期的“楚笔”

毛笔是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它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的历史更为悠久。

据载,早在秦朝统一之前就有毛笔了,诸侯各国对笔和称呼并不一致。

楚国叫“聿”(读音“玉”),吴国称其为“不律”,燕国则叫“弗”。

秦统一六国后,采取楚国的“聿”,再加意符“竹”,统一命名为“筆”,一直沿用至今。

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一座战国晚期的木椁墓中,发掘出一枝毛笔,它是用上好的兔箭毛制成的,笔杆为圆竹条,用丝缠绕,外面封漆固定。

由于长沙古属楚国,这枝世界上最古老的毛笔,属楚国文物,便命名为“楚笔”,此外,它还被称为“战国笔”。它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毛笔实物

这种笔,适于在竹木上书写,不便于像今人用毛笔写字那样挥洒。这一时代毛笔制做方法基本特点是:将笔杆的一头分成几片,笔的毛夹在它的中间,然后用细线缠住,再在笔杆的外面涂上一层漆。

据专家观点,楚笔仍不是中国最早的毛笔,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来看,上面的图案画得相当精细,没有毛笔是绘不出来的,据此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人就懂得制造毛笔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