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外资零售商是和记黄埔旗下的百佳超市

2012年5月消息,李嘉诚和记黄埔旗下的百佳超市将关闭沪上最后两家门店,这意味着在1994年进入上海的中国内地首个外资零售商黯然离场。

位于梅龙镇广场地下一楼和古北红宝石路的两家百佳超市分别于当月13日和21日关门歇业,至此,最高峰时门店达14家的百佳超市完全退出申城。业内人士分析,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门店过少,连锁效应不足,以及低利润难以承受上涨的租金。

梅龙镇店大半货架撤空

“梅龙镇地下一楼的百佳超市本周日要关门了。”在南京西路上班的白领牛小姐和往常一样去百佳超市购物,但她在现场看到,店内的一大半货架都已空空如也,剩下的一些食品等也开始打折清仓。

记者在现场看到,超市门口的“结业告示”上写,“由于租约期满,本店将在2012年5月13日结束营业。”

采访中,该门店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租约到期后,商场新开出的租金涨幅很大,虽然超市的经营情况还算不错,但租金上涨的幅度已远远超过销售的增长。”而此前,这家百佳超市的“邻居”——大食代广场也已从梅龙镇地下一楼“撤退”。“地下一楼的‘换血’,是整个商场战略布局和品牌的调整,”梅龙镇广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百佳离开后,未来将有新的超市品牌取代。”

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取代百佳的或是大型跨国零售集团日本永旺株式会社(AEON)旗下的超市。

十几年间几起几落

至2012年5月,百佳超市在上海仅有两家门店,除了梅龙镇广场这家,位于古北地区红宝石路的门店也将在5月21日关门。

百佳超市隶属于李嘉诚和记黄埔旗下,其进入上海市场的十几年间,曾几起几落。

据悉,百佳超市早在1994年就首次进入上海,是中国内地的首个外资零售商。此后,由于不允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政策,导致百佳超市陷入整改窘境,被迫在2000年初,以“一元钱”的象征性价格将14家门店转让给顶顶鲜超市,仅保留了梅龙镇广场地下一楼的一家店。

而CEPA签署后,百佳开始重新拓展华南以外的市场。2006年底,百佳超市卷土重来,投资8000万港币,在五角场开出其在上海的第一家大卖场——百佳国和店。但又是好景不长,在经营两年后,国和店于2008年底停业。此后,在古北地区再开一家新店。

虽然最后两家门店关闭,但百佳超市对上海这个市场仍未“死心”。百佳中国区公关负责人廖小姐当关闭月向记者表示,百佳仍会在上海寻找合适的位置开店。

门店过少缺连锁效应

对于在申城屡战屡败的百佳,再次开店会否只是美梦一场?

选址似乎一直是百佳超市的“致命伤”。据业内人士分析,此前的百佳超市国和店位于五角场与中原商圈的交合处,而两大商圈内分别拥有竞争力很强的欧尚中原店和沃尔玛五角场店,因此百佳超市的人气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销售业绩也一直不理想。而古北店也有同样的问题,临近的家乐福是其重要竞争对手。

而与入驻十几年的百佳超市“分手”,梅龙镇广场的理由之一是,门店太少,缺乏连锁效应。

上海社会科学院商业研究中心主任朱连庆表示,在上海,连锁超市的门店数量一般至少要达到15家,才能发挥连锁的规模效应。“过少的门店会导致包括进货、招商等各种经营成本上升,加之零售业不高的利润更是难以承受节节上涨的租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