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是李杲

李杲(读音“搞”,公元1180-1251年),金代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

河北正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字明之,号东垣(读音“原”)。

李杲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因为在五行之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他的学说为祖国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创立的“脾胃学说”使我国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更加完备,对后世医家关于脾胃病及以脾胃为主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李杲出身富豪之家,自幼十分喜爱读书。他早年曾跟随当时的名儒王若虚,冯叔献学习《论语》、《孟子》和《春秋》。

但此后不久,母亲患了重病,请了很多医生,诊断和治法众说不一。吃遍各种方药,病情反而日益加剧,最终含恨死去。

李杲十分悲痛。他发誓,如果遇到良医,一定要拜他为师,以补缺憾。

这位良师还真让李杲碰到了,他就是张元素。

李杲在张元素的引导下,刻苦攻读几年后就已经能够行医看病了。

李杲生活的金元时期,常有瘟疫流行。当时济源地区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俗名叫“大头天行”,又叫“大头瘟”,病人头大得像西瓜一样,非常痛苦。

当地的医生找不到对症的方药,就乱下药治疗,结果导致患者接连死亡。面对如此状况,李杲认真寻找病变的现象与根源,终于研制出方剂“普济消毒饮”。

病人服后,效果非常好。让人感动的是,李杲为了及时救治更多病人,竟然把药方刻印成揭贴(类似于今天的广告),悬挂、张贴在熙熙攘攘的交通要道旁或人群聚集的街市,以便人人皆知。不知道的人,以为药方是神仙所赐;知道的人,则敬称李杲为神医。

后来人们干脆把此药方刻在石碑上,以使其永世流传。

李杲一生致力于祖国传统医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他留下来的医学著作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和《用药法象》等。其中《内外伤辨惑论》是他亲笔所写的,其余则是他的学生校定或据有关资料整理的。

其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即脾胃内伤学说。

李杲“脾胃学说”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李杲本是富家子弟,平时交往的也多是一些有钱有势的贵人。这些人养尊处优,膏粱厚味,易伤脾胃,所患的疾病也多属此类。

另外,当时适值元兵南下,战乱频繁,人民在饥饿、惊慌、忧愁中生活,起居饮食都没有规律,这也很容易伤脾胃。

这是他建立脾胃学说的社会条件。

此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这是他建立“脾胃学说”的病理原因。

在此基础上,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所以,他强调胃气的作用。但不主张使用温热峻补的药物,而是提倡按四时的规律,对实性的病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

他还十分强调运用辨证论证的原则,强调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可犯虚虚实实的错误,这样就使得他的理论更加完善,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李杲的独特理论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也体现了他对《内经》等著作细致研读的成果。他的“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成为了后世儒医治病之箴言。

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四位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代表了四个不同的学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