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无条件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上海的“蚂蚁图书馆”

蚁社,开始于1928年的上海,1938解散于武汉,是许德良、沙千里等人创建的爱国团体。蚁社以蚂蚁命名,以“蚂蚁精神”自励,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洪流中,发挥了集体的力量。

1930年12月,许德良、沙千里、李伯龙等人决定以原有的《青年之友》社员为基础,成立蚁社。

1932年8月,蚁社在江西路374号一个银行公寓中租房作为社址,开始有严密的组织、明确的纪律,真正开始“蚂蚁”集体的、有秩序的生活。

上海成为孤岛前后,蚁社的部分社员,如沙千里等人离开上海去武汉。

在《青年之友》社的基础上成立蚁社

1927年上海“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一般人不敢谈论政治,而有追求的青年人对现实深感不满,不甘消沉。这年夏天,共产党员许德良认为自己虽然与党失掉联系,但应当继续为党做些工作,就在家中办了一所英文补习班,并创办《青年之友》周刊,号召青年对社会负起费任,不要随波逐流,意志消沉。

1928年春又组建《青年之友》社团体,在南京东路近河南路一代的水果店楼上租房作为社址。沙千里、章乃器、鲍水镜等常去交谈,相互勉励。由于《青年之友》的销数不断增长,在上海几乎每所中等学校的传达室都有分销,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被迫停刊,《青年之友》社停办。

1930年12月,许德良、沙千里、李伯龙等人决定以原有的《青年之友》社员为基础,成立蚁社。蚁社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从事文化运动”为宗旨。之所以蚁社为名,他们认为蚂蚁虽小,但是为了共同利益,能团结一致,不惜牺性自己,与对方进行拼死斗争。蚁社的每一个社员都以蚂蚁自称并以此自豪。遇到困难的时候,蚁社社员常以“蚂蚁精神”相鼓励。

“蚂蚁精神”就是“用团体的力爱,严峻的纪律,艰苦奋斗向着目标前进”。

蚁社还有自己的社歌:
蚂蚁是爱群互助的小虫,
蚂蚁是有集团组织的大众,
我们都是蚂蚁,不是吃书无用的蠹虫。
在这光明与黑暗决斗的战壕中,
我们向前冲,我们向前冲!
前冲!前冲!前冲!前冲!
我们都要前冲!
用蚂蚁的精神,来播植新文化的种,
使新世界的光明,更加灿烂鲜红。
起来,起来,蚂蚁们大家起来!
蚂蚁们!向前去做自由平等、自由平等的先锋!

1932年8月,蚁社在江西路374号一个银行公寓中租房作为社址,开始有严密的组织、明确的纪律,真正开始“蚂蚁”集体的、有秩序的生活。此后,入社人数增长很快,突增至700余人。

社址也根据实际需要,一迁再迁,曾搬至大陆商场(今南京东路东海大楼)内。社员大多是公司、商店、工厂、海关中的一般职员,也有少数高级职员,都有强烈的爱国进步思想。他们后来不少成了共产党员,有的还在党内担任相当重要的职务。蚁社全盛时期,设有蚂蚁图书馆、蚂蚁补习学校、蚂蚁剧团、蚂蚁歌咏学校、读书会和时事研究会、参观团、摄影组、《蚂蚁月刊》、蚂蚁储蓄会等活动部门。

蚂蚁图书馆——中国最早无条件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

蚂蚁图书馆,是蚁社最早成立的一个部门,最早也就是两书架书籍,放在鲍水镜家中,他和妹妹鲍毅正志愿管理这些图书。

起初仅在社员间流通交换,后来接受一个女士的不少遗书。蚁社认为这些书不能由少数人享受,应该向社会大众开放。

1932年8月蚂蚁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我国最早无条件将全部藏书公诸于社会大众的图书馆

为了帮助买不起和买不到书的青年能看到书,在蚂蚁图书馆借阅书籍,实行一不收手续费,二不要保证金,三不要介绍人的“三不主义”,还赠送每期编印的图书目录,出借被禁或贵重的书籍。借阅人可以到图书馆中借书,也可以邮借(自付邮资) ;可以个人借,也可集体借。

这样的借阅办法,创新了大众图书服务的新形式。随着借阅者的增多,还在沪东和沪西两个工厂区成立分馆。常到图书馆借书的人数每月有四五千之多,对传播革命思想上、宣传抗日救国起到一定作用。

蚂蚁图书馆的书籍,由社友在每年一次的征书运动中捐助,以社会科学与文艺书籍为重点。经过几年的证书活动,藏书逐年增加至2万册左右。上海沦陷后,这些图书先转移至中华业余图书馆,后转藏到益友社图书馆继续为读者服务,解放后由益友社转赠给上海工人文化宫图书馆。

陶行知向离开汉口的最后一只“蚂蚁”敬礼

在上海一二八后的抗日救亡运动中,蚁社社员奔走呼号,加强与上海各爱国救亡团体联系,参加到民众的抗日救亡中。1936年上海职业界救国会成立,社友沙千里、章乃器成为领导成员。他们也是“七君子”事件中的两位。

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蚁社社员积极为抗战服务,向前方战士募集丝棉背心和手套3千件;与工部局华员总会合办难民收容所2处,伤兵医院一所,进行难民救济和伤兵救治工作;蚂蚁剧团改名洪荒剧团,为孤岛的抗日话剧运动作出贡献;还成立由13名社友组成蚂蚁救亡流动宣传队,深入江南的农村,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上海成为孤岛前后,蚁社的部分社员,如沙千里等人离开上海去武汉。在周恩来的关怀下,他们联络当地的爱国职业青年,组成以沈钧儒、沙千里为首,何惧为总干事的汉口蚁社,在武汉积极开展抗日工作。

在8个月内,社友发展到369人。因蚁社组织、教育群众,积极抗日,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敌视。

1938年8月20日,国民党汉口卫戍司令部下令解散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会、蚁社3个救亡团体。

当时《新华日报》曾为此事专门发表评论:“当武汉危急的时候,而最有工作历史,最有群众基础的三个团体却遭受了解散。这不但违背了全国人民一致动员保卫武汉的呼声,而且也违背了政府坚守武汉的国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诗《送贺若——蚂蚁社最后离开汉口的一只蚂蚁》:

蚂蚁,蚂蚁!我知道你:
你会造房,你会造城池,
你会运输,你会筑堤,
你会联合起来,打倒公敌。
保卫大武汉,你也出过力,
大家走了,你也预备西移。
我是多么高兴啊,见着最后一只蚂蚁,
让我向你行一个最敬礼。

而留在上海的蚁社成员在上海沦陷后,则改名为微明社,加入以店职员工为主体的爱国团体益友社中,继续为上海的抗日和解放事业努力奋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