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云南隶属中央的文物实证是西汉的“滇王之印”

中国最早的云南隶属中央的文物实证是西汉的“滇王之印”。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

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边长2.3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曲,背有鳞纹。

大约铸于公元前206-公元25年。

China-ancient-seal-for-Yunnan-Vassal-King(图:西汉“滇王之印”)

1956年11月,云南省博物馆从晋宁县(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滇王墓(六号墓)中发掘出这一“滇王之印”。

这枚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滇王金印”的印章形制,根据《汉旧仪》当属列侯的规格,但却是王印,这表明滇王国同西汉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内臣。

汉武帝赐滇王之印后,对云南实行羁縻统治。

“羁縻政策”是自秦朝建立郡县制起到宋、元交替时期前,中央王朝笼络少数民族使之不生异心而实行的一种地方统治政策。通过这种政策,处理中央与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关系,以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

所谓羁縻,“羁”(读音“几”)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读音“迷”)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秦汉时期,在我国云南滇池地区生活着一个较大的部落,称为“滇”。滇池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亦饲养牲畜,兼营渔猎。滇人手工业发达,尤以青铜冶铸、金银器及玉石制作闻名。近年出土的大量考古资料表明,在春秋末叶至西汉初年,滇人已进入兴盛的青铜器时代。

滇池地区青铜文化(简称滇文化),以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墓地为代表。 1955年至1996年间5次发掘的晋宁石寨山墓地,是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墓地中出土的“滇王之印”金印,证实了古代滇国存在的史实。此外,江川李家山墓地、昆明官渡羊甫头遗址,也都是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

在以滇池、抚仙湖、星云湖等高原湖泊为中心的云南中部地区,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以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为代表的古代文化遗存,就像五彩的珍珠,散落在滇池周围。尤其是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工艺精湛,形制特殊,带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在我国青铜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闪烁着古滇文化的璀璨光芒。

1956年,云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在晋宁石寨山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时,揭示了云南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古滇国墓葬群。这个小山岗极普通,东西宽200米,南北长500米,坐落在滇池岸边,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静卧海边的鲸鱼。这个小山岗叫做石寨山,这里没有碑石,没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没有一点可足以引发盗墓者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宁两千年。这一年的秋天,正式的发掘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不为人知的神秘文化露了一角。小山岗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断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惊喜,不仅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更让史学家始料未及。

这次考古共发掘了20座古墓。其中第6号墓长3.40米、宽2.30米、深2.58米,墓内存放着一具制作精美的朱黑漆棺,随葬品有金器、银器和铜器等共计137件。

其中青铜器最为丰富,有古代“记载”国之大事的青铜重器,还有各种人物、屋宇、模型、饰物和贮贝器;有代表墓主尊贵身份的编钟(一组6枚)和随侍铜俑;有各式兵器如戈、矛、剑、戟等;生活用具有铜镜、炉、釜、熏炉等;数量众多,种类复杂,显示了墓主的富有和显赫身份。

当将要清理到棺底时,突然在随葬物中闪现出一枚亮铮铮的金印。考古队长亲自将它拾起,拂去尘土,只见上面清晰地刻着四个篆字:“滇王之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