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唯一的佛教密宗大型石窟道场大足宝顶山由密宗大师赵智凤建造

该系列: 重庆大足石窟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宝顶山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始刻于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至南宋淳佑九年(1249年)结束。

宝顶山石刻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尊,题材主要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胜地,展现了宋代(公元960-1278年)石刻艺术的精华。

用“连环画”讲授佛经教义的密宗大师

在中国的石窟艺术中,虽大足的早期石刻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思想内涵上都已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但怎么能让普通老百姓从一尊尊独立抽象的石像那里,真正理解晦涩深奥的佛经教义。

在大足地区佛教传布过程中,靠着一个本地僧人走完了这重要一步。他就是一代密宗大师赵智凤。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赵智凤诞生在大足的一户寻常人家,他的幼年时代,是古代大足地区佛教石刻造像的高峰时期。雕刻佛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很多雕刻师来自西北地区,而且具有家族传统,他们云集到大足,竞相献技。

Tantric-Buddhist-6th-generation-founder-Liu-Benzun-sculpture(图:重庆大足石刻佛祖寺内的柳本尊像)

大约十岁那年,小智凤为了治好母亲的重病,来到寺院求签,师傅告诉他,要治好母亲的病,就要帮助众生祛除疾苦,于是他立志发愿,出家为僧。结果奇迹发生,母亲的病痊愈了,为了报答佛恩,赵智凤发誓要普济众人。

十六岁那年,赵智凤为了坚定自己的信仰,寻找自己的求佛方向,他决定离家远行,前往当时汉州的弥牟地区(今四川青白江地区)学习瑜伽密宗大法。密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有比较独特的修行理论,常用一些高度组织化了的咒语、礼仪,在修法之际,还要建筑特定的道场。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初夏的一天,身穿袈裟头顶斗笠的赵智凤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经过在汉州密宗始祖柳本尊创建的“圣寿本尊院”三年潜心修行,他已作为密宗的“六代祖师”,学成返乡,传经布道。

赵智凤为了向百姓更有效地宣讲佛教义理,他决定把佛经里的故事、人物按照事先的设计,依次刻在宝顶山大佛湾的崖壁上。如此一来,那些义理深奥的佛经,变作一幅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石刻“连环画”。

晨曦初露,勤劳的农家妇女起床了,她放养关了一夜的小鸡。这个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被赵智凤巧妙地运用到传经授教的摩崖造像中。养鸡女温柔地注视着争食蚯蚓的小鸡,她无疑是勤劳善良的化身,可她死后却因此进入“刀船地狱”,备受折磨。

原来,蚯蚓被小鸡吃掉,小鸡长大后又要被送到集市任人宰割,这么一来养鸡女就违犯了佛教“不杀生”的戒律——善良的人也无法逃脱应有的惩罚。

从此以后,宝顶山大佛湾就作为赵智凤的密宗道场,不断演绎着他可以直指人心的世俗佛理,也无可争议地上升为整个大足石刻群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重庆大足石刻密宗祖师柳本尊传奇

时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大足僧人赵智凤,承持晚唐川西柳本尊创立的佛教密宗教派,于宝顶山传教。因此,说到大足密宗石刻道场,必要说到密宗第六代祖师——柳本尊。

柳本尊为中国密教第六代祖师,柳本尊生平虽不在文献中出现,但犹见于重庆大足石刻宝顶山小佛湾所立《柳本尊传碑》,以及四川安岳地区和重庆大足石刻柳本尊十炼图的题刻中。

大足石刻密宗祖师柳本尊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大足石刻柳本尊十炼图,描绘了中国密教第六代祖师柳本尊在成都一带行化事迹。

柳本尊本为一弃婴,被县吏在柳树瘿中拾得,便以柳为姓,俗名柳居直,人称柳居士。因生平屡有神异,人不敢直呼其名,以其弘扬瑜伽本尊教法之故,尊称为柳本尊。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进逼长安,僖宗出京入蜀,百姓饥馑,社会乱象频生,柳本尊有感于此,决以密法救世,济渡众生。

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 柳本尊在天池坝老家设道场,于佛前发愿盟誓,束香于指,以火烧灼,号称“炼指”,开始了他的第一炼,以示救世的誓愿,据说炼成后能持咒灭鬼厉。后感受佛语游峨眉山“立雪”,在四川峨眉山金顶大雪中凝然端坐。

柳本尊后至四川成都一带弘扬佛教密教,继续修炼,先后“炼踝、剜眼、割耳、炼心、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天复六年(公元906年)完成“十炼”之业。

柳本尊残肢解体、自我摧残的苦行修炼,惊世骇俗,四川密教因之大盛。前蜀皇帝王建亲赐“瑜珈部主总持王”名位。

唐明宗皇帝李嗣赐院额“大轮”,后北宋神宗皇帝周桢敕封为“圣寿本尊”,译位“长寿”祖师,成为一代密宗大教主。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