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银杏群落位于湖北安陆

2007年11月,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主任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曹福亮教授带领国内有关专家教授到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考察古银杏群落后认为“安陆市钱冲一带古银杏群落在全国古银杏群落中属年龄最古老、群落体最集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古银杏群落”。

安陆物华天宝,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中华银杏市”的美誉。境内有中原地区罕见的古银杏群落,有银杏大树2.9万株,其中,千年以上的59株,百年以上的4673株。全市银杏达7000万株,年产银杏果300多吨,银杏叶1万吨。

银杏是安陆市特产,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有关资料考证,银杏在安陆市艺植始于北魏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

该市境内的白兆山一株古银杏树、高21米,胸径7.3米,树龄在3500年以上。明清时代我市的孛畈、王义贞等乡镇一度成为规模较大的银杏产区。

民国《安陆补物产》一书中记栽:“安陆市银杏为行远大宗 ”,可见当时生产销售之盛况。

自抗日战争到“文革”期间银杏生产屡遭毁灭性破坏,银杏树损失达三分之二,银杏生产跌进低谷,全市仅有银杏树3.7万株,产量35万公斤左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市农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夕以科技为依托,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银杏这一古老树种古木逢春,银杏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全市银杏成片园达到20.15万亩,其中银杏采叶园面积为10.10万亩;银杏栽植总株数达到1025万株;其中四旁栽植550 万株,采叶苗总株数达到3.5亿株;年出圃各种规格的银杏良种苗木5000万株,年产银杏果1012吨,年产银杏干青叶15000吨,全市建有银杏叶加工厂9座13条生产线年生产银杏黄酮能力达到260吨,并先后建成了生产银杏胶囊,银杏叶片剂、银杏袋泡菜、银杏冲剂等系列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年银杏生产综合效益为10亿元,利税超亿元,银杏生产已成为安陆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跻身于全国银杏生产五强县(市)。

一、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土地资源,银杏生产突飞猛进。

1、结合村镇规划,进行四旁开发。安陆市村镇占地面积33.6万亩,发展银杏潜力很大。一是开发村庄。港上镇港西村对全村银杏之外的所有杂树进行清理,全部栽上银杏,总株数4.6万株,形成年产银杏3万公斤,产值占该村总产值71.6%的银杏专业村;王义贞镇,村庄规划与银杏发展同步进行,四旁隙地尽栽银杏,庭院林业经济效益年人均千元以上。据统计全市银杏专业村达32个,四旁栽植银杏550万株,建设银杏农田林网7万余亩。二是开发城镇。全市市乡两级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及行道树广植银杏40万株,建银杏路(街)46条近10万米。三是开发庭院。银杏盆景移动灵活,既可进院入室上楼,又能置公园,放道旁,兼收美化环境、获益果实、艺术欣赏之效。全市城乡居民庭院除栽植银杏外,还培育银杏盆景5.8万盆,有1.9万户城乡居民置盆景2.8 万余盆。

2、结合生物特性,进行立体开发。为改变过去只栽银杏单打一、收益迟的局面,充分利用各种作物生长时空交叉,进行间作套种,大力发展银杏成片栽植,既节约土地,又可获得综合收益。铁富镇黄泥沟全长12华里,计530亩,实行桃与银杏间作,栽桃1.65万株,桃盛产期年产量在40—60万公斤,现在银杏生长旺盛,即将进入结果期,桃树正逐步被更新。港上镇桑与银杏间作,早期采叶养蚕,后期除桑营果,优势互补,持续效益长。银杏与粮食、蔬菜、桑、中草药及矮冠果树间作,达到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交叉互补、综合利用、年年见效的目的,全市共拓植各种间作4.5万亩。

3、结合农田水利,进行综合开发。对农田水利建设改造出的沟、渠、堰、河进行综合整治,建设银杏林网和林带。市境内徐洪河、孛畈镇拓宽加深改造后,24公里的徐洪河堤坡滩面1600亩,沿线七个乡镇统一规划:堤上杨树间铅笔柏,背水坡杂交柳间杨,迎水坡银杏间桑,坡角黄花菜,三条沿水,水面放草养鱼,实行农林副渔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了长短结合,乔灌草结合,用材林与经济林结合的立体种植结构,探索出了一条高标准农田林网立体经济林风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子。

4、结合银杏加工,进行综合利用。全市已建设银杏综合工程10.1万亩,其中王义贞30万亩银杏综合工程,规模宏伟,气魄夺人,集银杏培苗、采叶、结果于一体,综合利用,工厂化管理。银杏综合工程栽培模式为每亩栽嫁接大苗(固定株)22株,行间定植一年生小苗3000—3500株,采叶至4—5年后,抽行抽株1/2-2/3卖大苗,余下1/2—2/3平茬后发枝采叶,待固定株封行(约15-20年),适当去掉采叶树,以营果为主,采叶为辅,工程达到了综合、集约、优质、高效。

二、实施科教兴林,加强推广网络建设,银杏栽培科学研究成果频出。

在大力发展银杏生产中,坚持把依靠科技进步放在第一位,坚持不懈地进行银杏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银杏生产科技含量。

1、围绕银杏生产,突出重点项目的研究。一是集中精力,着重加强银杏人工授粉、雌树高接雄枝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七十年代前,安陆市银杏年产量仅15-20万公斤,重要原因是雄树仅占银杏总株数1%,授粉受精不良,严重影响了产量,通过研究和推广人工授精及雌树高接雌枝技术,使银杏年产量提高到 60万公斤以上,年增产值1200万元。二是栽培模式实现了新的突破。由于单独栽植银杏周期长、收益迟,造成群众不愿意发展的局面。研究和推广银杏和不同作物生长的效果,提出银杏复合栽培,实现综合效益,总结了银杏四种栽植模式,即:庭院经济型,集约经营型,综合开发型,园艺观赏型。通过实行银杏多种栽培模式,不仅达到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合理利用了光、热、水、土资源,而且,充分开发了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银杏,扩大总量,形成规模,探索出了一条高效林业发展的路子。三是认真开展银杏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银杏结果迟,“爷爷栽树,孙子使钱”这种观念一直困扰着全市广大农民,他们对发展银杏犹豫不决,持观望态度。通过加强银杏土肥水管理研究和实施环割新技术,使市银杏良种繁育圃的2.1亩银杏密植试验园以及王义贞、勃畈镇、雷公镇等部分乡村等一大批银杏幼树园块达到嫁接后3-5年开花见果,6-8年亩产量达70公斤,亩产干青叶达250公斤,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银杏生产的积极性,解决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顾虑,又实现了银杏单位亩产的高效益、早收益,加快了银杏发展步伐。

2、围绕银杏生产,加强重点项目的开发。一方面是建立了全国首家银杏资源圃,与全国17个省市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收集银杏品种(单株)80个,初步建成了全国银杏种质资源保存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和推广中心。并且,进行了银杏的良种选育工作,通过近十年的努力,选育出的大马铃2号、大马铃3号于1995年11月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将这两个新品种定名为“亚甜”和“宇香”,其中“宇香”这个品种国家银杏品种展示和鉴评会上,获得了外观和品质综合评定的第一名,两品种的共同特点是粒大(每公斤280-360粒)质优、糯性好、无苦味、叶片大、抗性强等特点,是果、叶兼用型品种,已建立了250余亩良各采穗圃,3000亩苗木基地,银杏在圃苗木4.0亿株(含采叶株),在全国15省市推广 10余万亩。另一方面是搞好银杏育苗的研究工作。银杏种子育苗一直存在着成苗率低、病虫害重、苗木瘦弱等问题,单位面积平均成苗率只有60—70%,通过采取银杏种子高温催芽,塑料小弓棚保温,提前播种,使苗木在夏季高温来临之前,根茎部提早木质化,增强抗旱、抗高温、抗病虫的能力。同时,将每亩播种量由原来的40—50公斤,增加到125—175公斤,使其互相遮荫,提高湿度,降低温度,显著减少了感病率,银杏苗木产量单位面积苗木保存率达95%以上,比原来增加30%,亩均成苗4万株以上。

3、围绕银杏生产,开展科学普及。一是建立健全银杏技术推广网络,本着提高县(市)级,强化乡一级,突破村一级的原则,市成立了银杏科学研究所、银杏技术推广中心站、银杏协会等;乡镇依托林业站,建立了银杏发展公司;重点乡村组都配备了专(兼)职银杏技术员,初步形成了县、乡、村、组四级科技推广网络,保证了各项技术措施迅速到位。二是认真开展技术培训。结合绿色证书活动,市乡共举办银杏各类技术培训班86期,受训人数4.5万人次以上,普遍提高了广大果农的技术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三是培育两户,搞好示范。全市共培育银杏专业户、科技示范户128户。同时,在港上、铁富、邹庄、白布培育了近千名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对银杏栽培理论及栽培技术学得深、用得活,成为当地的土专家,他们活跃在安陆市及周边地区,承包项目,推广技术,指导管理,并有31名农民土专家被贵州、山东、安徽、河南、上海等地聘为顾问或技术指导,形成辐射效益,避免科技育区。

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银杏生产外部环境优越。

各级领导重视,是银杏产业基地建设的根本保证。一是中央和省市有关业务部门,在基地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经常亲临指导,并在资金扶持、产品开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帮助。安陆市市委、市政府把银杏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重点发展,领导亲自抓工作力度大,是安陆市市银杏生产发展快的重要原因。二是市成立了银杏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基地建设技术小组,并不断充实和加强,建立了例会制度,及时处理和协调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基地乡、村一把手挂帅,并明确分管领导,这种行政手段加技术措施,是银杏产业基地建设一条成功经验。三是建立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包乡包村、挂乡包片、签订责任状,把生产生产发展与干部政绩考核结合起来。四是市、乡各有关职能部门,都能紧紧围绕基地建设,依据本部门本单位的优势,做好后勤、当好参谋。在良种引进、产品销售、生产技术、贮藏加工、物资供应、资金投入等方面为基地建设主动提供优质系列化服务。五是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关于保护和发展银杏生产的意见》、《关于加快四旁银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政策上放宽、资金上扶持、技术上支持,千方百计制订了土地征用、税收缴纳、利益分配等优惠政策和开发战略,激励广大于群加快银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加快了银杏资源开发步伐。六是拟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安陆银杏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集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制药、银杏系列保健品、化妆品、银杏果叶、苗生产经营种植于一体,并进行银杏产业的开发研究工作。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商品优势,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基地,为依托的新型企业经营联合体,有力地促进了银杏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立足基地建设,科工贸配套,银杏产业综合效益显著

大力发展银杏生产,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发展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以科技开发为依托,综合开发土地资源,扩大规模,并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综合效益,银杏产业飞速发展,推进了安陆市经济建设的全面腾飞,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银杏兴起带动了多业的发展。随着银杏规模逐渐扩大,与银杏生产相配套的运输、贮存、加工、贸易、农资以及技术咨询等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趋势,使银杏生产出现了一业带多业,一业兴起,多业发展的可喜局面。1997的全市银杏种植、加工、科技、贸易系列产值超7.0亿元以上,形成了安陆市农村经济综合性支柱产业。

2、银杏兴起带来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新变化。银杏的迅速发展,促进农村由单纯农业生产变为以农为主,多种经营。港上镇1997 年工农业总产值6.43亿元,其中银杏产值一项达2.5亿元,占39.0%。该镇港西村、齐村、北荆邑村仅银杏一项产值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71.6%、 82.1%和56.2%,银杏生产不仅使这个镇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趋成了当家的生产项目。

3、银杏兴起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全市银杏果、叶、苗年收入在万元以上户逾2千户,其中5万元以上l85户,10万元以上36户。不少果农说:家有银杏园,富裕在眼前。港上镇北荆邑村农民孔令芝,栽植综合工程10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率先达到了小康水平。

4、村镇建设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银杏重点产区港上镇部分农户都先后修建了楼房。全镇筑水泥路100余华里,达到了村村通水泥路;有21个村建成了花园式村庄,重点村50%的农户装上了电话,并修建了农民公园;企事业蓬勃发展,镇区面积向外扩大3倍,楼房鳞次栉比,路灯通明,绿化配套,一座现代化小城镇正在崛起。

银杏产业的大发展,对于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振兴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文中数据至21世纪初)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