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玉门油田的奠基人是孙健初

玉门油田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是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自1939年开发以来,已有6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孙健初(1897-1952),地质学家、石油地质学家。早年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发表了《绥远及察哈尔西南部地质志》等著作。是第一个跨越祁连山的中国地质学家,探明并开发了玉门油矿,建成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地质的奠基人。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人才,对中国石油事业的筹划亦有很多贡献。

从1920-30年代,以谢家荣、潘钟祥、黄汲清、孙健初等为代表的地质学家先后到陕北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及天山南北进行油气地质调查,分别于1937年和1939年在陆相盆地中找到了新疆独山子油田和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

1935年孙健初和周宗浚打算到玉门考察石油,却遭到酒泉地方驻军的阻挠。

1936年,孙健初三出嘉峪关,对玉门老君庙和石油沟进行了地质和石油资源的详细勘察。1938年冬,他与严爽、靳锡庚等一行9人骑着骆驼,顶沙冒雪到达玉门老君庙,次年陆续钻浅井6口,发现了老君庙油田。老一辈石油地质学家正是以坚持实践第一的工作作风,以及对大自然奥秘不断求索的精神,拉开了中国陆相生油理论诞生的序幕。

1936年,“中国煤油探矿公司筹备处”获准开采甘肃、青海、新疆3省石油,组成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从美国请来2名地质学家,中央地质调查所派孙健初参加此项工作。

1937年10月,他们来到玉门老君庙。在距离石油河十多里的地方看到一个很大的沥青堆,便在石油露头的周围详细观察。孙健初认为“玉门油泉一带地质颇不简单,地层多经变质,构造褶皱断层兼有之”,“这里是煤油将来之希望”。他迫不及待地给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写了一封信,希望早日钻探。

抗战爆发后,由孙健初、韦勒、萨顿共同署名的《甘青两省石油地质调查报告》提出,玉门一带有希望找到储量可观的油田。翁文灏两次召见孙健初,听取玉门石油地质情况的汇报,作出进一步探查玉门石油的决定。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第二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开发玉门石油资源,并组建甘肃油矿筹备处。同年冬,严爽、孙健初、靳锡庚等爱国知识分子和工友们,怀着开发石油、支持抗日战争的坚定信念,来到冰天雪地的祁连山艰苦勘探,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人力物力支援下,次年老君庙第一口油井正式投产。

1938年12月27日黄昏时分,孙健初等到达老君庙,开始了艰苦的勘测工作。他们每天都是白天在野外踏勘,晚上回到蒙古包里点上蜡烛绘图计算。从石油河到干油泉、角塘沟、三橛湾、马莲泉、红沟河坝,他们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给资源委员会写了报告,详细述说玉门勘测的地质情况,并提出钻井探油的具体计划,定出钻井井位。

1939年3月,经周恩来批准由陕甘宁边区借来的第一部钻机运抵老君庙,立即按孙健初所定井位钻进。3月27日,挖方井导洞至23米处遇到石油。8月11日钻至115.51米探得一个油层,孙健初为它定名K油层,每天可产油10吨。后来第2号井、3号井、4号井……相继钻到K油层。1940年8月,从湘潭煤矿运来的钻机到矿,决定加深4号井。

11月2日开钻,1941年4月21日凌晨3时钻到439.17米发生强烈井喷,从而发现了玉门油田的主力油层L油层,证明玉门油田是一个储量丰富、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随着情况的发展,孙健初对玉门油田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1940年他写成《修正甘肃玉门油田地质报告》,1941年1月再次修改。孙健初运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以玉门油田的地质为对象,开始探索石油生成、运移、储集的规律。

1942—1944年孙健初在美国考察和进修,回国后,除主持玉门油田的地质勘探工作、继续对祁连山北麓进行调查外,重点对青年地质人员进行培养,关心他们的成长。

孙健初是河南开州(今河南省濮阳市)人。192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地质系。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中国石油公司甘肃青海分公司勘探处处长。

建国后,历任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勘探处处长、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曾到宣化等地调查煤、金、石棉、质调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