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早的外语翻译高等专科学校是元代的回回国子学

回回国子学是以教授波斯文为主要内容的高等学府,专以培养诸官衙波斯语翻译人才为目的。

它创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新元史-选举志一-学校》称:“是年五月,尚书省臣言:’ 亦思替非文字,宜施于用。

今翰林院益福的哈鲁丁,能通其字学,乞授以学士之职,凡公卿大夫与富民之弟子,皆依汉人入学之制,日肄习之。’ 从之,八月,始置国子学。 ”

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复置回回国子监,设国子监官,直接管理回回国子学的有关事宜。到了元泰定帝泰定二年(1325年),由于回回国子学就学生员较多,除原已给予津贴补助膳食的生员27人外,又新增加补助员额20人。

回回国子学以“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教学,偏重于培养波斯语的翻译人才。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外语翻译高等专科学校

元朝政府规定,凡百司庶府所设译吏,皆从本学取以充焉。

在当时,波斯文用于葱岭以西诸国。元代有许多西域和中亚诸国的人在中国做官或经商,这种文字便于关防取会数目。

回回国子学的建立,对于发展中国与西域、中亚诸国的关系,促进中国与西域、中亚诸国在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