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一次提出“均平”诉求的农民起义是唐末黄巢起义

唐末的黄巢起义,被视为中国农民起义的里程碑,它第一次打出“均平”、“冲天”的政治口号,表达了农民反对地主阶级剥削、割富济贫均分财富的要求,要求实现社会平等的革命愿望。

这些革命愿望反映了中国农民战争思想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黄巢(生年不详-884),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市)人。

唐朝后期宦官掌权,社会阶级矛盾尖锐。藩镇割据和战争越演越烈,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封建统治者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社会财富集中于皇室、贵族、官僚、地主之手。大批农民失掉土地沦为逃户。

农民再无法生存下去了,874年河南长垣爆发了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宣布要实现人间的平均。

875年,黄巢在山东曹州率众响应并加入王仙芝的起义队伍。两支起义军的汇合,壮大了农民革命力量。起义军攻州夺县,镇压地主,开仓济贫。被苛税所逼的农民纷纷加入起义军,队伍很快壮大到几万人。

878年,王仙芝在湖北战死。黄巢被推为起义军统帅,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统一指挥十多万起义军,南征北战,把唐末农民起义战争推向高潮。

义军转战山东、河南等地,随后横渡长江,向江南挺进,攻克广州。

879年起义军开始北伐,再渡长江天险,攻克洛阳,直逼长安,唐禧宗在宦官挟持下逃往四川。

881年起义军占领了长安,建立大齐政权。但是起义军进入长安后,没有乘胜全歼残余之敌,给敌方造成反扑的机会。

883年,处于无援缺粮的起义军被迫退出长安,在河南一带坚持战斗。

884年,黄巢率起义军残部千余众退至泰山狼虎谷坚持斗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黄巢领导农民起义战争,历时十年,行程几万里,转战半个中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空前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

它冲击了封建秩序,打击了地主阶级,消弱了藩镇势力,使唐朝统治趋于瓦解,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巩固根据地,导致这次起义失败,给以后的人民战争留下一个可贵的经验教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