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成北伐第一人”是白崇禧将军

孙中山发起的辛亥革命已经超过百年,不仅是历史学家,在海内外人人都知道是国父孙中山创立了中华民国。然而,孙中山发起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在他有生之年由于北洋军阀的武装割据,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

是1926 至1928年期间的北伐战争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使蒋中正南京国民政府真正实现了南北一统天下。

众所周知,蒋中正是北伐国军总司令,最高统帅。然而,许多人不知道是,白崇禧是指挥北伐国军从广州打到山海关,“完成北伐的第一人”。

“小诸葛”白崇禧成名于统一广西的各战役,扬威于北伐战争,他运筹帷幄,决战疆场,“从广州打到山海关”,雄姿英发,堪称北伐第一英杰。

其18岁以学生军参加武汉辛亥革命,成为缔造中华民国的一分子;北伐从广州一直打到山海关,最后完成统一中国的使命;抗战南征北讨,重要战争无役不与,终于驱走入侵强敌;而国共内战,最后从武汉与四野周旋到底,一直战到退回广西,手下打得不剩一兵一卒,终于无力回天,永别大陆,退撤台湾。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回族,穆斯林,广西桂林临桂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华民国时期新桂系首领之一,地位仅次于当时的李宗仁,属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

当时的桂系,“李白”与白崇禧的同学黄绍竑,三人各展所长,精诚合作。白崇禧在统一广西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卓越的领军能力,无论是军事计谋还是为人处世,都不愧为“小诸葛”的称号。

此外,白崇禧还有着“白狐狸”、“当代张良”、“现代第一俊敏军人”等称号,日本媒体奉其为“战神”,足以证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蒋介石屡次重用又“敬而不亲”。半生戎马,文治武功,极尽辉煌,抗战期间,蒋介石甚至明示最高统帅如有三长两短,应由白作接棒人;然而归宿台湾,仰不愧天,长期遭受情治监控,七十三岁因心脏梗塞骤然归真,英雄之死,蒋介石却又第一个前往祭悼,备极哀荣。

白崇禧是回族人,据说其始祖原是阿拉伯人,叫伯笃鲁丁,是元朝的一位进士,因其聪慧能干,曾被任命为粤西廉访副使。

时过境迁,后来到白崇禧祖父这一代,家道中落,往日的荣华宝贵一去不复返,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1907年,白崇禧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当时,年仅14岁的白崇禧虚报“15岁”,以第六名的成绩考入军校。在陆军小学,白崇禧的革命种子开始萌芽。受总办蔡锷的影响,白崇禧剪掉长辫子,以示反封建立场。

当时,白崇禧按照父亲意愿转而投考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并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一心想入军校的白崇禧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加入了当时的“北伐学生敢死队”。北伐队伍正准备出发时,其父守住城门,欲拉“误入歧途”的白崇禧回家,岂料聪明的白崇禧将武器、行李托付给同学,自己穿着便衣从后门“潜逃”了,从此踏上北伐之路。

不论是年少经历还是革命之路,这古怪精灵的聪明孩子都显现出“小诸葛”的内在气质。

在今天已披露的蒋介石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在“四-一二”大屠杀共产党之前,在要不要和共产党翻脸这一方面,颇费踌躇,十分犹豫。因为他跟共产党翻脸,跟共产国际翻脸,势必要影响中国北伐的武器和资金的援助。

在蒋介石放在美国胡夫研究所的日记里面写的是:“勉强听取了白兄的意见”。

但是在1934年湘江之战的时候,白崇禧却在湘江为红军放了一个缺口。

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红军,而是为了保桂系。白崇禧在桂系的高级会议上讲话,说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更甚,说我如果把湘江完全堵住,红军过不了湘江,必然掉头南下进入我广西。红军进入广西,中央军就要跟进广西。中央军在解决红军的同时也会把我桂系顺便解决了。所以不如留着朱毛,给自己大些的战略回旋余地。

毛泽东在指出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时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

晚年在台湾郁郁寡欢的白崇禧,对孩子们提出一项特别要求:在外面和人交往,讲什么话都行,回到家,都必须讲桂林话!表明他对家乡的热爱和追念。

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上海、香港、台湾。

1957年,入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

他在1994年退休。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12年出版《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上、下册)。

20世纪90年代后大力推广昆曲,自编自导的青春版《牡丹亭》在观众和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也推动了昆曲走向复兴之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