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和指标

现在很多时候,
身体已经不能很好滴感知冷暖,
得去看天气预报和温度计。
空调上是多少度?
就如很多人做饭,
是靠量杯和刻度的,
但是同样的米,
新米和旧米放的水可能有所区别,
或者天气是干燥的或回南天影响食材的情况,
有时候得靠观察和手感去体会。
但现代人越来越多把自己的感受寄托于仪器,
以前我觉得像德国人那样尽量科学化地量化或许是不错的,至少差个八九不离十,你至少能做出米饭,
好不好吃是体验。
但有些东西是无法量化的。
比如喜欢一个人,
是见到后身上激发了10万个细胞还是20万个神经元兴奋才达到了所谓的冷暖?
人工智能在努力地让我们的体验量化成指标。
有了一些指标确实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体验。
比如调到室温26度,大多数人还是感觉可以接受或不错的。
但体验是一种感觉。
AI有了人的体验并不可怕,
它有了自身的体验,那才是人类的潜在威胁。
那是一套完全不同的思维。
靠判断肉体颜色面积的大小来识别是否是张黄色照片,
毕竟还是人给AI的指令,是人替AI思考的一种尝试。
当有天,
它在自动驾驶时也知道无法避开一条狗,必须辗死那只狗时才能保障司机的安全,但它选择让车撞左边的山或掉下右边的悬崖下的大海。
因为它爱那条狗。
虽然在它的世界里那不叫狗,
who care?
爱是种体验,也会让指标失灵。
这就是AI的玄妙之处啦。

人生低谷

到底哪种才算是人生低谷。
感情破产?
家庭破产?
钱包破产?
身体破产?
健康破产?
事业破产?
能力破产?
认知破产?
最糟糕的大概是很多破产一起来吧。
因此低谷能低到多低,
也是未知的。

问AI关于AI的事

怎么和AI竞争?
我现在想到一个土办法,
就是问AI会做什么吗?
你会做饭吗,
如果说TA不能,只能给出菜谱,
那我们还有机会,
如果当厨子的话。
很多事情,关于数据的整理,TA真的比我们更快更好。
所谓办公室工作的许多人的生存空间和能力范围注定会被TA压缩,
所以我得用土办法问AI,
TA什么做不了。
我们得用AI的方法来对付AI。
我还想到一个方法,
让两个AI左右互搏。
以后人类在AI面前会越来越卑微的。
不想点招,
可对不起上帝放在我们的大脑里860亿个神经元。
人是上帝创造的世界的统治者,而不是AI。
人类马上能分辨出的狗,AI还实现不了,
等TA走到那步,
人类又得重新挖掘自身了。
对付AI的竞争手段是有限的,
挖掘自身潜力却是无限的,
这就是上帝造人的秘密,
否则祂就让机器统治世界了。
但是上帝还是喜欢按照祂的形象而创造的人,
并给予了人类无限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