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出舱作业完成于2014年1月

该系列: 深潜号 共 3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2014年1月12日凌晨5时零9分,搭载着胡建、管猛、董猛三位潜水员的潜水钟,从300米深的南海海底返回到工作母船的甲板上,与生活舱完成对接,3名潜水员返回到生活舱里,标志着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取得成功,下潜实际深度达到313.5米。

11日11时50分,“深潜号”抵达距离深圳近200海里的南中国海。当天凌晨1时40分,上海打捞局潜水员胡建首先钻出放在300米海底的潜水钟开始作业,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300米深海的人

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教授告诉记者,饱和潜水是人体直接暴露于较深的海洋环境中,技术难点在于潜水员下潜时不断增大和上浮过程中不断降低的海水压力,对人体血管造成巨大冲击。也就是说,潜水时的内外压力差一定要在人体血管的可承受范围内,一旦超过就是致命的。因此,这需要科学家在实验室内不断摸索海水压力的变化和人体之间的平衡规律,最终由潜水员融会贯通付诸海下。目前,国际上饱和潜水的纪录由法国潜水员保持,潜水深度已达近700米。

“蛟龙号”已经完成水下7000米深潜,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向11000米深潜器发起挑战,为何还需要人直接下海潜水呢?崔维成说,饱和潜水广泛应用于失事潜艇救援、海底施工作业、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考察等军事和民用领域。与深潜器相比,饱和潜水作业更适合浅海作业,其成本较低灵活方便。

目前,英、美、瑞士、挪威、法、德、日本、俄罗斯等国已突破400米深度。2013年,上海海洋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突破了481米深饱和潜水。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