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是三国作品《谷朗碑》

如果说钟繇所书“五表”作为我国古代最早楷书刻帖的话,那么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当属刻立于三国东吴凤凰元年(272年)四月的《谷朗碑》。《谷朗碑》是一块书风古朴的楷书名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赞评此碑“以其由隶变楷,是考源流也”,“上为汉分(隶书)之别子,下为真书之鼻祖也。”

三国之后,作为过渡,社会上使用的文字出现了隶书与楷书并存或混写的局面。其中楷书作品流传至今的又很少,此后直到东晋王羲之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局面,经过他的酝酿改革和创作推动,楷书广泛流行起来。王羲之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又遍学李斯、曹喜、梁鹄、蔡邕等人的篆隶书法,由于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最后终于把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一变而成为雅俗共赏、法度严谨、妍美流便的今体。王羲之在楷书发展史上的功绩不仅在于把钟繇质朴的楷书改为今体,并迅速、广泛地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同时还在于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书法理论著述。《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等,皆系王羲之书法创作方面的经验总结。他尚有小楷书法存世,如《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劝进表》、《东方朔画像赞》、《佛遗教经》等。

与王羲之在楷书上相媲美、相辉映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即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他曾提出“书无定法、事贵变通”的主张,在王羲之书法改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小楷《洛神赋》清逸典雅,在书坛一直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后人追求晋人书法劲健刚毅之风骨、妍丽流美之气韵者,无不以王献之《洛神赋》为标准。

南朝有《爨龙颜碑》等为数不多的几种楷书存世。而北朝由于石刻艺术的大发展和楷书的普及,从而成为我国楷书艺术史上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北魏是个佛教盛行的时代,龙门石窟是中外驰名的佛教石刻艺术宝库。北魏时期的楷书造像题记达二千余处,出现了“二品”、“四品”、“五品”、“十品”、“二十品”、“五十品”等多种选本,其中以《龙门二十品》选本最受人喜爱。综合分析《龙门二十品》的艺术特点,一是其结字质朴;二是笔法简洁,用笔以方笔为主。康有为曾将“龙门石刻”称之为方笔的最高准则,“云峰石刻”为圆笔的最高准则,“冈山、尖山、铁山、葛山摩崖”是贯通隶意、方圆兼备的擘窠书最高准则。南朝的书作大多出于王羲之、王献之等名人士大夫之手;而北朝楷书却大多来自于民间。在书风上,南朝多清逸流美,北朝则质朴犷悍。

隋唐五代的楷书

隋朝是我国楷书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阶段。隋朝楷书名作迭出,风格多姿多彩,如《龙藏寺碑》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既朴拙又精严,其变革时期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南朝和隋代之间的智永和尚是王羲之七世孙,其楷书承袭祖传,追求新意,为后世所重。另从隋代写经的楷书看,其法度和气韵都比南北朝楷书前进了一步,明显地透出唐楷的端倪。

楷书到了唐朝可谓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加之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的酷爱,在开科取士中,书法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氛围里,非但书家人才辈出,就是文人、诗人,甚至以抄写佛经为生的“经生”,也都写得一手好字。因此,唐代的书家队伍空前壮大,各种书体均佳作如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先后创立了各具风格的楷书,分别被称为欧体、褚体、颜体、柳体等,为后世广泛流传和效法。从历代碑刻、墓志和写经等传世作品分析,唐楷的兴盛与名家辈出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积累和广泛的民间创作基础上形成的,当然也与唐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有关。

宋、元、明、清的楷书

宋代也是一个书法艺术兴盛的朝代。宋朝文人试图继承唐代楷书的风格,并力求有所创新。他们一方面对于森严的唐楷法度有所变革,追求灵动,另一方面也向魏晋楷书汲取古朴的风貌。这种情况在范仲淹、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的作品中都可发现。他们的探索与追求虽然没有达到唐楷那样的成就,但却极大地推进了其行书创作,使之达到了王羲之以后的又一个时代高峰。可以看出,他们行书或草书方面的巨大成功都与其楷书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以灵动和简洁为特色创制出有别于唐楷的赵体楷书,影响中国书坛数百年。赵孟頫对于真、草、隶、篆诸体样样精通,是元代书坛的领袖。元明两代书法家多以楷书为基础,以行草书名世。仔细查阅书法历史资料,不难发现,大凡有成就的书法家,其楷书造诣都是相当高的。宋元以来,姜夔、龚璛、欧阳玄、杨维桢、王蒙、柯九思、李东阳、文徵明、董其昌、洪升、金农、林则徐等人的楷书或上追魏晋,追求古朴自然;或法宗隋唐,得以严谨;或兼收并蓄,自出机杼。

清代书家众多,流派纷呈,掀起了一股书法中兴的热潮。楷书方面,受明代楷书及来自于上层的影响,“台阁体”日盛。在嘉庆、道光以前,帖学大兴于天下,被称之为“帖学期”,以后则碑学大兴,称为“碑学期”。在碑学期,书坛为之一振,出现了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等书法大家,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书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近现代楷书

民国以来,楷书的创作与发展延续了清末以来的兴盛局面。同时,书坛人物除清廷遗臣之外,又增加了海外留学人员及其他成分。其创作理念除传统帖学、清代碑学之外,时有中西美术及新潮思想渗入。另因制版印刷技术的提高,碑帖资料传播广泛而利于人们研习。因此,楷书创作的普及化、多样化是空前的,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如朱孝臧、谭延闿、李叔同、沈尹默、吴玉如、邓散木、赵朴初、启功等。活跃在当今书坛的一大批名家俊彦,其楷书创作也多有独到之处,令世人叹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