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官办手工业起源于殷周时期的青铜器工场

中国古代历代都有政府经办的手工业,官府手工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的青铜器手工工场。

战国时山东各国手工业已十分发达。分工也很细。据《周礼-考工记》叙述,当时木工分七部,金工分六部,皮革工分五部,设色工分五部,刮磨工分五部,陶工分两部。

官府手工业中负责管理百工的称工师。秦汉时官府所需日用品和工艺品,除布帛外,大部分由官办工场征调工匠制作供应。

汉代京师及各郡都有规模较大的官府工场,如京师设有东西织室及三工官(隶属少府的考工室、右工室、东园工匠)。

魏、晋、南北朝官府手工业均有发展。

唐代主要的手工业部门都由政府设置的专门机构(工部、少府监、将作监)掌握,使用无偿服役的“蕃匠”从事劳动,并开始用雇佣方式,出资雇佣“明资匠”和“巧儿匠”等。

宋时在官营作坊中服徭役的民匠称“当行”或“鳞差”,另由官营作坊雇佣的工匠称“募匠”或“募工”。

元在官府和军队中都设有手工作坊。

明初官营工场仍很多,中叶后逐渐减少。

清官府手工业有织造、铸钱、军火、造船、陶瓷等业。主要的有工部掌管的“工部制造库”和内务府掌管的“造办处”(又名“养心殿造办处”)。

至咸、同年间,官营机器工业兴起,官府手工业遂日渐衰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