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种稻谷的民族“百越族”至今最后只保留有南方壮侗语族的一些少数民族

该系列: 百越族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浙江的简称叫越;广东的简称叫粤。)

百越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和南部,直至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正如史书所说,自浙江会稽至交趾,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各姓”,就国内来说,即现在的苏南、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及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的一部份,都曾是古代百越居住的地区,这同我国东南沿海新石器文化的分布是一致的。

百越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生活、斠化特点。百越语为黏著型 ,不同於汉语的单音成义,故百越语翻译成汉语时一字常译为两字,如爱为栐职,热为煦虾。与如今壮侗语系的语言十分接近。百越族的生活、风俗习惯也有特点,是:凿齿; 断发纹身;契臂为盟;多食海产;巢坚;善使舟及水战;以及善铸铜器 ,如青铜剑、铜铎(大铃)等。越人有自己的语言,“越人拥楫歌”,其歌词与中原语言根本不同,不经翻译,连邻近的楚人都听不懂。越族的音乐好野音。据说,越王勾践听汉人乐师吹籁,却听不懂,也不爱听。

在语言方面,现在沿海地区,从江苏的苏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为何这些地区的汉语方言与内陆各省份汉语方言相差如此巨大呢?这是古百越语言与古代汉语普通话雅言融合的结果。就是现在所谓的上海话、浙江话、闽南话、两广的白话等等。

百越族的许多支系都有所谓的“断发文身”,喜食虫蛇蚌蛤腥味之物等习俗。他们认为剪了发,便于下水,而文身像蛟龙的形象,可以避免水中动物的伤害。可见,百越族的文化特点、语言和生活习俗,均明显不同于夏民族,且一直保留到汉代仍很突出。

百越族是我国最早种植稻谷的民族

在古代百越族的居住地,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反映了“先越文化”的特征。从河姆渡遗址第四层出土的稻谷和骨耜来看,证明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栽培稻谷的起源地之一,稻谷并不是由国外引进的,百越族则是我国最早栽培稻谷的民族。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家猪尤其是幼猪的骨骼,表明我国饲养家猪的历史,也可以远溯到七千年以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猪的国家之一,百越族是中国最早饲养家猪的一个古老民族之一。

百越中最早出名的是春秋时的于越及句吴两个越族国家。吴国在春秋末期差一点灭了楚国。春秋末期,吴越两个越族国家常相攻占,公元前492年越国为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19年后终于攻灭吴国,与诸侯会盟徐州,号称霸主,勾践就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春秋最后一个霸主。后勾践的子孙治国无方,贪图享乐,后越国在战国时代公元前312年被楚国所灭,在这一年,越国大将越人项英——后改名项楚(即项羽的曾祖父)投降楚国。(公元前312年,也就是秦楚丹阳、蓝田大战的那一年。楚怀王和昭滑于淮安、盱眙,打败越王无强的越军,越王无强退至广陵,准备与楚怀王的楚军决战。项英应征到广陵,勇冠三军,在丹徒力战楚军二将屈庄、英甘,很受楚怀王赞赏。随后,越王无强战败,越军覆没,楚怀王降服项英。这就是史书所说“楚怀王五战三胜于广陵”。项英归降楚国,改名项楚。楚怀王赐将军府,项英率军北上,击败齐军,收复盐城至连云港。以后连败齐军,屡立战功,被封为上将军,接替楚国名将昭阳,领军坐镇徐州。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百越在长期与其周围特别是同汉族的不断交往中,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交流,而且在血统上彼此融合。越族同我国其他古民族一样,不断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至东汉三国时,百越族已经逐渐消失。最后,百越族大部分混合与汉族之中,而一部分不愿汉化的则发展为现今我国南方壮侗语族的一些少数民族。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