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组红绿二色信号灯1921年在上海研制成功

《南京公安交通管理志》记载:“1921年,我国第一组红绿二色信号灯在上海试制成功。其时红绿灯设备简陋,程序简单,灯光暗淡,开关装在马路旁的电线杆下端,警察站在露天,用手扳动红绿灯的开关,变换信号指挥交通。”

而作为民国时期首都的南京,又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红绿灯的呢?《南京公安交通管理志》记载:“1929年5月,中山大道(原迎榇大道)一期工程完工,10月,南京首批红绿灯在鼓楼、新街口、碑亭巷3个交叉路口安装使用。并规定警伞用白色灯。”为什么选择这三个地方安装红绿灯?交管局工作人员表示,中山大道本来就是南京城市的主干道,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又都很重要,所以选择安装红绿灯也不意外。

鼓楼和新街口的地理位置重要可以理解,到今天都是南京的主要路口,而碑亭巷怎么也这么重要呢?记者看到一份资料写道:在1959年太平北路建成前,碑亭巷一直是南京贯通南北的主要道路,特别是碑亭巷距离两江总督署、国民政府很近,地位更是显得重要。这里街巷密集,一些东西走向的街巷与碑亭巷相通。从南至北,与碑亭巷相通的知名街巷有:长江路、石婆婆庵、杨将军巷、如意里等。

上文中提到的“警伞用白色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交管局工作人员解释,过去的红绿灯都是手动变换的,所以有红绿灯的地方都要有警察站岗,警伞是为警察遮风挡雨的。到了晚上,警伞上会装个灯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而为了避免和红绿灯颜色混淆,所以就用白色灯。

这种红绿灯一直使用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5年11月,南京才开始在珠江路、大行宫、三山街三个路口使用三色信号灯,结束了没有黄色信号灯的历史。到1963年5月,交警大队将南京仅存的朱雀路(建康路岗)和解放路北口岗(南京军区大门)的两色信号灯改为三色信号灯,全市统一进入三色信号灯时代。但即使是这种有黄色信号的三色信号灯,还是需要人工操作,只是旧的信号灯是“操纵杆式”,就是“咔”往上一推或往下一拨,信号灯就换色。而新的信号灯发展成了“按钮式”,比之前省力些。

信号灯彻底脱离人工操纵是什么时候呢?1978年10月,我国第一台继电器控制的单段定周期自动信号机在上海研制成功。南京交警大队立即组织人员前往学习参观,并在较短时间内,自行研制出了一组,最先安装在了三山街岗试用。从此交警才开始渐渐从岗亭、路口中“解放”出来。

如今,信号灯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不仅能定时转换,还能根据车流等自动变换间隔时间,还增加了倒计时,甚至还有语音提示等功能。但即使技术再发达,还是需要人们去自觉遵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