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个专门治脑血管的化学新药“恩必普”由冯亦璞女研究员主持研发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的神经科疾患。全国现有患者600万以上,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并列“三大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特点。是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

在全球医药界广泛开展对防治脑血栓药物筛选的同时,中国科学家也对中国传统的医学宝库进行了相关深入的研究。经过24年的研制,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化学新药——恩必普(化学名称丁苯酞),2006年11月推向市场。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不仅是我国第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药物,有望解决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血栓)这种常见多发病的治疗难题,而且开创了一条从天然植物中筛选和生产创新药物的成功之路,标志着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也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恩必普的成功上市,不仅凝聚着我国医药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而且是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成功合作的结晶。该药由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和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制和开发。

恩必普研发人是中国医科学院冯亦璞研究员。这位著名的神经药理学家,1933年5月13日出生在江北区慈城镇(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先后在尚志小学和慈湖中学就读。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药理系和加拿大阿伯特大学生理系进修、工作。她长期从事精神、神经药理、心血管生化药理、肾上腺素受体药理、脑血管病和神经药理方面的研究。其中“去甲鸟碱(附子一号)的研究”和“肾上腺素受体放射配基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在1982年、1986年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乙级奖。

冯亦璞研究员在国内开拓了脑缺血药理研究领域。她历经20余年的研究,在整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证实了恩必普治疗脑卒中的独特作用——“重构微循环、挽救半暗带”。在多学科配合下,研制出有知识产权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重的创新药丁苯酞。经药效学和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它是一个既能改善脑血瘤,又具有阻断脑缺血多个病理环节的脑保护药。于2002年9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一类新药丁基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重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并已获得200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的一等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