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所飞机潜艇学校是福州船政局1918年创办的海军飞潜学校

海军制造研究社是中国最早的全国性学术研究团体之一。其社员是一些船厂、工厂和海军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科技界的专家、学者。

该社还公开出版和发行《制造》(季刊)。研究社和《制造》(季刊)对于中国早期的舰艇、飞机制造及其他工业和科技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响极大。研究社关于科技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其提倡的科研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至今仍有现实的意义。

海军制造研究社的成立是经过很长时间酝酿的。其主要发起者是陈兆锵、巴玉藻和沈来秋(即沈觐宜)等人。陈兆锵(1862—1953)是著名的爱国海军耆(读音“奇”)宿,福建福州螺洲人,马尾船政后学堂第二届管轮班毕业,留学英国。在清朝历任北洋海军机管、管轮、总管轮、海军舰政局局长。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他任旗舰“定远”号总管轮,随舰英勇参战,战功卓著。陈兆锵在辛亥革命后,以轮机少将军衔任江南造船所所长。由于他领导有方,江南造船所在短短的四、五年中就造舰船89艘,成绩非常突出,位居全国各厂之冠。故陈兆锵升为轮机中将并于1915年调任福州船政局局长,他任局长11年之久。

尽管当时北洋政府腐败、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经费奇缺,他上任后,艰苦奋斗,为船政局走出困境和开创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在他领导下,重整船政局,恢复造船业务并整顿了海军、制造两校。1918年在他领导下,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福州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和中国第一所飞机潜艇学校——海军飞潜学校。福州船政局在经费奇缺的条件下,还于1917年和1918年建造了“海鸿”、“海鹄”两艘炮艇和其他船只。

陈兆锵极其重视新科技的研究与开发,他很早就想学外国的经验成立研究机构或团体。1918年,海军部学司长李毓臣到福州船政局视察工作时,陈兆锵就与其“曾商同摘取英美之成规,提议建设斯社,以求深造”。 但是,当时船政局的高级技术人才太少未能成为事实。1923年,海军制造、飞潜两校学生毕业,派在各厂实习。

他们在次年9月间自行组织“马江海军制飞两校毕业生同学会”。他们的宗旨是“一面联络感情,一面试用团体工作的方法研究制造学术”。却因为海军经费困难,而且对制造事业的发展没有计划,这个同学会要想从事研究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1926年3月,这批毕业生把同学会改为“马江海军制飞两校毕业生研究社”。名字虽然改了,但范围太小,没有什么作为,也就停顿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