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上保留传世铜鼓最多的地方是广西河池市

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它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行,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它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即釜),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只有少数民族中的贵族才能使用,后才逐渐演变为敲击乐器并慢慢融入寻常百姓生活。

据了解,全世界现存传世铜鼓2400多面,其中馆藏古铜鼓1600多面,在中国出土的有1400多面,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就保存了612面。(2010年5月前数据)

2006年河池市“壮族铜鼓习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中国文化部授予河池市东兰县为“中国铜鼓艺术之乡”。

2012年12月3日晚,中国首部以“铜鼓文化”为题材的大型民族音舞诗剧《铜鼓》在广西河池市首演,献礼河池市撤地设市10周年。

该作品解读穿越千年的铜鼓文化“基因”,述说一段铜鼓的昨天和今天的故事。

作品融入河池红水河畔的瑶、苗、壮等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素材和民间口耳相传的鲜血铸鼓、鼓声祈雨等故事,并再现少数民族撑红伞、跨火盆、拜天地、入洞房等丰富的婚姻习俗,展现出铜鼓的神韵魅力,令人惊叹。

河池作为至今仍保留着使用铜鼓习俗的地区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民间传世铜鼓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和“中国铜鼓之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