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创第一个男女合演京剧社的名坤旦是雪艳琴

在京剧爱好者中,提起“四大名旦”,可以说尽人皆知,如果提“四大坤旦”,知道的人就少了。

坤旦是指由女演员扮演的京剧女性角色,早些年京剧只能由男性出演,包括女性角色也都由男人扮演。后来随着社会风气更进一步的开化,女性也终于可以走上舞台。

“四大坤旦”这四位女演员对于京剧的贡献,并不次于“四大名旦”,尤其是排在首位的雪艳琴女士。

雪艳琴,原名黄咏霓,是我国最早的京剧女演员中艺龄最长,成就最高的。当年京剧界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和四大坤伶,雪艳琴享誉“四大坤伶”之冠(其余三人是:章遏云、新艳秋、杜丽云)。

雪艳琴是回族,生于1906年。自8岁开始踏入京剧之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这位第一代京剧女演员,创下了几项划时代的纪录。首先是她从启蒙的“崇雅社”、“奎德社”坤伶戏班出来之后,18岁自己组织戏班,挂头牌领衔主演起,便一改以往的男女演员不同班、不同台的旧制,吸收男演员入班,改变了过去男班里只能男演女,而女性的坤班里,只能女演男的情况。

此举很为当时的演员和观众称道。时已享名的老生杨宝忠、郭仲衡、武生周瑞安,主动与她合组男女演员同为主演的“成庆社”,成为开创男女演员合演的第一家京剧社。他们演出的《十三妹》、《杏元和番》、《天河配》等剧,风靡一时。

1932年拍摄第一部实景有声电影——整本的《四郎探母》是京剧艺术走上银幕的珍品。杨四郎选定当时享有盛名的谭富英;铁镜公主一角,自然非雪艳琴莫属。

该影片于1932年在北京东安市场吉祥戏院首映,每天放映五场,场场爆满,这种盛况,在当时实在是不多见的。

此后,上海杜氏祠堂落成庆典演出中,她又成为北京应邀参加的唯一女演员,与“四大名旦”比肩齐名,演出《五花绸》、《红鬃烈马》,极受赞誉。她的荣誉,还在于1930年24岁时,当选为“四大女伶皇后”,居“四大坤伶”首席;又与同为回族的名老生马连良、名花脸侯喜瑞二位,共称为“回族梨园三杰”。这三位艺术大家多次合作登台,伟为盛事。

雪艳琴艺术生涯70余载,曾有两度息影舞台。一次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东北之后,她谢绝演戏,闭门不出。

尽管她生计拮据,靠典当度日,仍两次坚拒权贵的重金邀请。只有一次例外,那是1940年各界爱国人士为赈济河北水灾募捐发起义演,她应邀以黄咏霓的本名挂牌登台,为赈济灾民献艺。

自从与清逊帝溥仪之堂兄结为伉俪后,雪艳琴一度中止舞台生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雪艳琴隐居兰州,直到1951年天兰铁路通车时,为庆祝盛典,雪艳琴才重施粉墨,再现舞台。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文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口号。一向热爱京剧的雪艳琴重返舞台,与谭富英、裘盛戎、李多奎等同台演出。中国京剧院成立后,她成为该院主演之一,与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以及李和曾长期合作。为加强京剧现代戏《白毛女》的阵容,她不计较排位与角色,与叶盛兰分饰属于次要角色的大春与黄母,为旦行艺术的开拓作出新尝试。

在此期间,还受中国戏曲学院与北京戏曲学校之聘任教,培育出刘长瑜、李玉芙等出色的学生。

雪艳琴女士与舞蹈还有一段佳话。中国歌舞剧团舞蹈演员赵青,1957年为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准备编演中国风格的“红绸舞”,向她求教。她先向赵青传授京剧《天女散花》,再根据此戏中的舞绸编成独立的“红绸舞”,赵青以此获奖。

1959年雪艳琴因年事已高,从中国京剧院调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后担任学院艺术顾问,直至1986年去世,如今已离开近30年之久。

其业绩一直为京剧界人士津津乐道。其公子、北京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黄世骧发起,联合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于2006年8月12日在北京,分别按照回、汉两族习俗,为这位贡献卓著的艺术家举办了诞辰100周年、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