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正式发表的电影剧本《申屠氏》的作者是洪琛

该系列: 剧本申屠氏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中国第一部正式发表电影剧本《申屠氏》的作者是洪深。

洪深(1894—1955),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他是我国活剧的开拓者,杰出的戏剧家、导演、戏剧教育家、电影艺术家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最早领导人之一

1916年创作的《贫民惨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话剧剧本。1919年宗师哈佛大学戏剧家培克教授,是中国留学国外专攻戏剧的第一人。1923年参加上海戏剧协社,首开男女合演话剧新风;通过对《少奶奶的扇子》的导演,第一个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度1928年第一个为话剧正式定名并沿用至今。他创作的《申屠氏》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歌女红牡丹》是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电影《旧时京华》是首次引进国外有声电影技术拍摄的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电影

在近半个世纪的耕耘中,为我们留下了《五奎桥》、《香稻米》等40多部活剧剧本,《申屠氏》、《冯大少爷》等近40部电影剧本,10多部戏剧理论著作。出版有《洪深文集》4卷。

自幼爱好文艺,学生时代即多次参加戏剧演出。

民国4年(1915年)创作了第一个对白的话剧本《卖梨人》,次年创作话剧《贫民惨剧》。同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开始研究陶器,后转哈佛大学专攻戏剧。民国8年创作了以反帝为主题的英文话剧《虹》。

民国11年回国,先后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英文教授及文学主任,从事教学工作。除在高校任教外,还从事戏剧和电影的编导与理论的研究工作。民国12年加入戏剧协会,此后还参加并领导过复旦剧社、南国社。

民国13年改译亦导演了王尔德原著《少奶奶的扇子》,轰动上海,亦为我国现代话剧奠定了一套演出体制。民国15年改译巴雷远原著《第二梦》。

民国13年进入电影界,担任明星影片公司的编导,并领导中华电影学校,先后创作了《申屠氏》、《冯大少爷》、《劫后桃花》等优秀电影剧本,为中国电影艺术首创了文学剧本样式,成为电影剧本创作的开拓者

1932年2月,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在放映罗克主演的美国影片《不怕死》时,洪深先生从容不迫走上舞台,痛斥这部帝国主义侮辱华人的影片并号召观众退票抗议,而他则遭到毒打和扣押,并因此引起诉讼。在全国人民支持下,美国派拉蒙公司被迫收回影片,保证此片不再放映,并公布了主演罗克的道歉信。轰动一时的《不怕死》事件以胜利而告终。

1934年,洪深先生结合青岛遭受德、日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和自己家庭的经历,创作了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劫后桃花》描述的是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发生的故事。1935年,在著名导演张石川的带领下,著名演员舒绣文、胡蝶、徐萃园等来青岛拍摄《劫后桃花》一片的外景。外景地有青岛海滨、沙子口、李村、总督府等九处。

民国19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曲家联盟,是左联极其出色的戏剧家。民国19—22年,先后创作了反映江南农村农民生活和斗争的三部曲《五奎桥》(现代书局1933年)、《香稻米》(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青龙潭》。这些剧作深刻展示了广大农民的悲惨生活,抨击了罪恶的封建剥削制度,对江南农民同封建势力的斗争表示了很大的同情和赞颂。这些是洪深的代表作,也是“五四”以来第一次较全面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及其英勇斗争的优秀剧本,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

其间,先后出版戏剧与电影理论著作《洪深戏剧论文集》(天马书局1934年)、《电影界的新生活》(真中书局1934年)、《电影戏剧表演术》(生活书局1935年)、《电影术语辞典》(天马书店1935年)、《电影戏剧表演术图解》(世界书局1935年)、《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正中书局1935年)。抗日战争爆发前,积极从事国防戏剧活动,创作了以抗日为主题的独幕话剧《走私》、《鹅》、《咸鱼主义》(与沈启予等人合著)等,并和夏衍创办了《光明》半月刊,成为宣传抗战的重要阵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辞去教授职务,组织救亡演剧队,深入农村,鼓动抗日。民国27年赴武汉,在军委政治部任戏剧科长,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组织了十几个抗敌演剧队,并创作了《飞将军》、《米》、《包得行》、《黄白丹麦》、《女人女人》、《鸡鸣早看天》等剧本,对推动抗日运动起了积极作用。民国30年皖南事变后,先后赴桂林、昆明等地导演了《再见吧,香港》、《法西斯细菌》、《祖国在召唤》、《草莽英雄》等剧,有力地配合了反对国民党政府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除在复旦大学、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等校任教外,还编辑《戏剧与电影》周刊,导演了《丽人行》等剧。民国35年因支持学生运动被学校当局变相解聘。民国37年经厦门、香港到东北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继续从事文艺活动,曾导演《法西斯细菌》、《四十年愿望》等剧。

同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