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双曲拱桥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

该系列: 无锡东拱桥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中国江南水乡农村道路上的桥梁大多为木结构,进入20世纪60年代,因年久失修,老化不堪,已明显地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要改建,就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来说,县工程队满负荷开工,完成全县农桥改造竟需百年以上。

无锡县桥梁工程队的苏松源和他的伙伴们,面对繁重的任务,探索出一条投入少、工期短、易被群众掌握又不致使河道断航的架桥途径。

他们根据建筑污工桥的传统方法,结合采用钢筋混凝上桥梁施工可以分部件预制的工艺,提出一种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曲梁(拱肋)上面平砌砖的单曲结构桥型,拱肋之间用扁铁联结。

试建过程中,又采纳工人蔡锡锦的建议,把平砌砖改成拱形(拱波),这样在桥的主拱圈的纵横方向都是拱形建筑,因而命名为“双曲拱桥”。修建双曲拱桥的工艺流程特点是:在施工时化整为零(分部件预制),安装就位又化零为整(总体拼装)。而且只用简易起重安装设备,从根本上改进了传统石拱桥工艺,做到“不搭架”、“不筑坝”、“不断航”。

首座双曲拱桥仅一个月左右就建成了,与修同跨同宽的钢筋混凝土桥相比,节省钢筋40%、水泥50%、资金19%。

双曲拱桥的诞生,在我国建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作用,也引起了国际桥梁学家的重视。

桥梁专家、无锡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桥梁》杂志顾问、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双曲拱桥创始人苏松源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2年4月17日上午十时去世,享年84岁。

苏松源1929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双曲拱桥创始人。1947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路桥工程方面的工作及研究,编著有《桥梁世界——邮品博览》《世界桥梁瑰宝》等书。

苏老是中国桥梁界颇有名望的老一辈桥梁专家,一生致力于造桥事业。他在上世纪60年代发明创造的双曲拱桥,为我国在建筑材料极端匮乏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公路桥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桥梁美学方面造诣匪浅,多有美文,经他收集整理的许多资料结集成册,使业界同仁受益良多;他不顾自己多年的抱病之躯,坚守在桥梁战线上,为新世纪祖国桥梁建设发展的成就而关注、而欣喜、而继续奉献着。

因此,他获得了2012年桥梁界的最高荣誉——茅以升大奖。然而,距离颁奖大会只差两个月的时间,苏老却倏然离去,无法亲自站上领奖台,让人扼腕痛惜。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