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在山西五台县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有座南禅寺大殿,其创建年代不详。

据大殿平梁上的墨书题记,知道是公元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重建。

南禅寺大殿即正殿,又名大佛殿。这是我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国家的瑰宝。

(图: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外景,摄于2010年)

寺院座北朝南,东西宽51.3米,南北长60米,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由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围成四合院形式。山门内的四合院中,有大殿和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
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六座,此外还有僧房等建筑。
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寺内龙王殿是1569年(明隆庆三年)建筑,其余的都是清代建筑。

殿内佛坛布满唐代的彩塑,手法与敦煌塑像相似。

大殿内有一座佛坛,长8.4米,宽6.3米,高0.7米。
坛上有唐代彩塑17尊,非常珍贵。
双腿盘坐的释迦牟尼佛像居中,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分列左右,天王、金刚矫健有力,童子赤足立地,形象都很生动。
佛坛四周,满刻精美的花纹、莲瓣,这是唐代砖雕艺术的珍品。

南禅寺大殿虽然很小,但人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大唐建筑的艺术性格。

舒缓的屋顶,雄大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的构图,体现出一种雍容大度,气度不凡,健康而爽朗的格调;
同时,还可以从南禅寺的大殿看到中唐时期木结构梁架已经有用“材”(栱高)作为木构用料标准的现象,说明我国唐代建筑技术已有很高水平。

中国古代建筑受等级约束,南禅寺是村落中的小佛寺,是非正式的村佛堂,故至多与贵邸的厅堂近似,使用厅堂型构架,造低一个等级的歇山屋顶。

晚唐时期的武宗“会昌灭法”,使得大多数佛寺遭受到破坏。

南禅寺由于地处偏僻而幸免毁坏,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当时的建造技术已经相当得普及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