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也是亚洲最大的书库是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收藏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国家书库,是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建国后1951年至1999年被称作北京图书馆;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简称“国图”。

国图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南长河畔,紫竹院公园旁。

北京图书馆新馆1987年落成,当年建成时的馆舍面积5万余平方米,藏书1100多万册,报纸3600多种;特藏资料60余万册,其中有珍贵的革命文献和历代流传下来的写本、刻本约28万册。

现在中国图书馆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算上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地上书库19层,地下书库3层,书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2000万册。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群楼地上5层底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个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

馆藏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建立的负责收集和保存本国出版物,担负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 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 学位论文 、古籍善本、特藏专藏、工具书、年鉴、电子出版物、缩微资料、视听资料。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并特辟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出版物专室。

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入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除收藏本国出版物外,还收藏大量外文出版物(包括有关本国的外文书刊),国家图书馆的外文书刊购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国内典藏外文书刊最多的图书馆;并大量入藏国际组织和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

1998年开始,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部分馆藏资料实现数字化,部分数据已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国家图书馆不仅收藏缩微制品、音像制品,还入藏了国内外光盘数据库近百种,电子出版物8000余种。

中国国家图书馆履行全国书目中心职责,负责编制国家书目和联合目录。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机构。代表国家执行有关对外文化协定,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接待外国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团的参观访问;增进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界、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学术活动。举办相关的文化交流与典籍展览等活动。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国图采用传统的修整技术和先进的缩微摄影技术,对馆藏要籍和各类珍稀文献进行修复和再生性保护。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