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斑点叉尾鮰鱼苗种繁育基地位于湖北省嘉鱼县

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高铁岭镇、陆溪镇两镇,有一个大岩湖,是两镇的主要蓄水湖,为沿湖农业生产汇蓄水源。此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斑点叉尾鮰(读音“回”)苗种繁育基地

鮰鱼又名长吻鮠(读音“围”),鮰鱼为大型的经济鱼类,其肉嫩味鲜美,富含脂肪,又无细刺,蛋白质含量为13.7%,脂肪为4.7%,被誉为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

此鱼最美之处在带软边的腹部。而且其鳔特别肥厚,干制后为名贵的鱼肚。

鮰鱼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滋补营养佳品。富含生物小分子胶原蛋白质,是人体补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以水溶液的形式贮存于人体组织中,易于吸收,对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和加速新陈代谢,抗衰老和美容有疗效。

2014年2月,记者到访大岩湖。

2月13日,寒风扑面,早春的大岩湖湖平如镜,波澜不惊。沿湖掩映的灌木树丛,渐渐从深重的浓雾中,透出清晰轮廓。偶尔有白鹭从湖上掠过,灰白羽翼在长空划出一道清丽的弧线,为寂静的湖面带来一些喧闹。

虽是清冷,渔场码头也有几只渔船在作业。守湖渔民杨才林,着一身过腰雨衣,湿漉漉从渔网中走上前来,对记者说:“这几天把小鱼赶到一块,集中捞取,两三天里捞了几万斤了。”

站在磅秤前称重的李德广,在移动重量砝码时,手冻得打着哆嗦。“今天收获不小,起鱼一万多斤。”竹制的大鱼篓前,小鱼儿欢蹦乱跳,有一些蹦出篓外,旁边马上有人捡起丢进篓里。篓里各种小鱼杂陈,以鲳子、青梢红 、翘嘴红 为主,长不过尺。

(图:湖北省嘉鱼县养殖的斑点叉尾鮰鱼,摄于2016年)

嘉鱼县水产局局长熊仕秀介绍,现在的工作是“除杂”。“这些小鱼,别看它们不起眼,但繁殖极快,危害性强。它们吃饲料,吃草,能把湖里的养分折腾去一大半,水生态也会下降。不把它们清除掉,以后再来对付它们,要花不小的代价。”

斑点叉尾鮰享誉全国

嘉鱼县水利局局长郑新民今年(2014年)才来水利局工作,但对情况十分熟悉。在谈到大岩湖时,充满自豪感。嘉鱼县是全国水产百强县、全省水产十强县。“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是,嘉鱼县是全国最大的斑点叉尾鮰苗种繁育基地,苗种产量占到全国70%以上份额。”

熊仕秀介绍,该县现有水域面积46.11万亩,已开发养殖水面25.2万亩,年产各类水产品8.5万吨、创产值11.87亿元。建有簰洲鱼圆和洪发水产两家加工厂,年加工水产品8000余吨。

嘉鱼县斑点叉尾鮰苗种的引进,要上溯到1980年代。1985年,嘉鱼县由湖北省水科所组织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原种进行驯化培育,1989年人工繁育成功。规模由最初的2处基地、500组亲本、300万尾苗种年繁量,发展至现今的117处繁育基地、10万组亲本。熊仕秀称:“经过20多年的摸索,全县叉尾鮰苗种繁育技术已相当成熟。目前,亲本产卵率达85%以上,苗种孵化率达95%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达90%以上。”

长期在水产一线工作的嘉鱼县水产局副局长李玉林,见证了大岩湖斑点叉尾鮰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他介绍,大岩湖作为省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现有包括美国密西西比、阿肯色、亚拉巴马三个原种品系在内的亲本,每隔4年还从原产地引进三个品系鱼苗10万尾,在苗种繁育、病害防治、养殖等方面技术日渐成熟,并攻克了困扰多年的水霉病、小瓜虫等鱼类病虫害,可年产鱼苗1.5亿尾、大规格鱼种1000万尾。

这里的一间渔场——大岩湖斑点叉尾鮰良种场是最早引进美国渔苗的,并率先获得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证书,被农业部评为健康养殖示范场,并成功注册大岩湖品牌商标,正在积极申报、努力建设国家级良种场。

说起产品销路,李玉林细数家珍,产品远销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河南、四川、湖南等国内20多个省区市。

熊仕秀豪情满怀:“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品牌做大做强。条件具备的时候,我们还要销往国外。”

科技成就之路

成如容易却艰辛。大岩湖成为省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苗种产量占到全国70%以上份额。从引进、发展成规模、形成产业到技术日益成熟,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

大岩湖斑点叉尾鮰良种场场长杨德忠记忆犹新。仅仅是为给叉尾鮰雌鱼找个温暖的产卵窝,就费了很长很大的工夫。刚开始,将雄雌一对叉尾鮰放在一起,很长时间都不产卵。通过观察,他们发现雌鱼产卵前总会找个洞钻进去,雄鱼也不闲着,在洞外不仅是“放哨”,还不停地用尾巴摆水。“通过反复研究,我们认为,雄鱼非常聪明,用尾巴摆水,不仅仅是体现对雌鱼的亲情和关怀,而是为了给洞口通风,给产卵窝的卵块增氧,使其加速成为鱼苗。”杨德忠认为雄鱼此举,大大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还打开了研究人员的思维。

记者在斑点叉尾鮰良种场参观时,有趣地发现每个被分隔的产卵池里,都放有农家常用的泡菜坛子。李玉林笑笑说:“这是我们用土办法精心为叉尾鮰设计的新的产卵槽,让叉尾鮰感到安全又温暖。叉尾鮰在泡菜形成的槽子里产完卵后,工作人员将其掏出来,迅速放入池中增氧,让其很快成为鱼苗。”

叉尾鮰育种没有科学的指导是不行的,这些工作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科技团队。他们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谢丛新,湖北省水产科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鱼养殖基地首席专家蔡焰值领衔。这个团队一共有不下十余人,长年关注并定期来调研,得到了大量实地考察的数据。“嘉鱼县斑点叉尾鮰的发展,能有今天这个局面,他们功不可没。”

水利水产联手确保健康养殖

在湖泊采访中,由于历史和利益的原因,水利部门和水产部门的负责人很难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讨论湖泊生态保护的问题。

但在嘉鱼县,不仅双方给予充分理解,而且在很多问题上达成共识。特别是在保护叉尾鮰育种基地做大做强这一品牌方面,完全达到一致。

2月14日下午,县水利局局长郑新民和他的同事陪同记者一起,来到水产局局长熊仕秀的办公室,双方进行了友好而实质性的交谈。

熊仕秀介绍,为了生产安全,目前良种场配有资料室、实验室、档案室、鱼病测报室,配备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办公、生产管理用房,工厂化育苗车间配备了水质净化、水循环的设备,具有完善的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李玉林补充,有专业的检测人员,不定期对全县的叉尾鮰育种基地进行检测,一旦发现违规者,将进行严厉处罚。

郑新民表示,叉尾鮰育种是全县的一大品牌,对拉动地方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两局将携手合作,精心呵护湖泊生态环境,进一步净化提高水质,引导养殖户规范健康种培,确保生产安全。

据悉,嘉鱼县县委、县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当月13日,嘉鱼县已组织全县160多家叉尾鮰育种养殖户集中开会,进一步明确“分散培育、集中孵化、健康养殖、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思想,此举由新近组建成立的“三湖渔业公司”负责实施。目前该公司已投资4600万元,于2013年9月动工兴建第一期孵化中心,占地600亩。

国家级评审通过——大岩湖渔场

2014年2月27日,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对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斑点叉尾鮰良种场申报的斑点叉尾鮰良种场进行国家级资格验收。

在听取情况汇报、考察现场和查阅有关资料、质询和讨论后,专家组认为,嘉鱼县大岩湖斑点叉尾鮰良种场生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种质来源清楚,培育良好、技术力量强、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经营良好,同意通过验收。

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斑点叉尾鮰良种场从而成为目前全国三家国家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之一。

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斑点叉尾鮰良种场始建于1956年,良种场占地1000亩,池塘面积712亩。1985年从美国密西西比首次引进斑点叉尾鮰,后又引进三批斑点叉尾鮰。自引进以来,坚持良种选育,其形态、性状和生产性能比引进群体有明显的提高,现保存斑点叉尾鮰亲本3万尾和后备亲本5万余尾。

这里雨水充沛,水质优良,水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宜各种鱼类生长繁育。

1977年被命名为国家商品鱼基地;

2003年在湖北率先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

2007年被农业部授予健康养殖示范场;

2014年被授予国家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

该场自1985年开始引进美国叉尾鮰鱼,经精心驯化和培育,于1989年繁殖成功。多年来,科研人员对叉尾鮰鱼的驯化、培育、繁殖和成鱼精养高产技术进行攻关试验,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各项技术成果在全国同行中处领先水平。

近几年来,聘请省、部水产专家对叉尾鮰鱼的良种选育和培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又获得了新的突破和成功,其良种基因种质纯、体形优、抗病能力强、成活率生长率高,2014年2月经农业部组织水产专家评定为国家级斑点叉尾鮰水产良种场。

该场年生产孵化良种斑点叉尾鮰苗种1.6亿尾,培育良种斑点叉尾鮰各种规格苗种100万斤,叉尾鮰良种亲本2万组,常年销往广东、广西、四川、河南、江苏、浙江、福建等20多个省市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际市场。

(注:文中数据至2016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