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海军至今最严重的事故是1978年160舰爆炸沉没

《罗瑞卿传》说:“1978年4月上旬,海军南海舰队106号导弹驱逐舰在广东省湛江港爆炸沉没,这是一起海军建立以来的最严重的事故”。

有网友这样写到:首先,《罗瑞卿传》时间上就有误。另外,舷号有误。南海舰队当时只有160、161两艘导弹驱逐舰,没有106舰。据海军的正式出版物记载,时间应为3月9日,160舰“在湛江港内码头于当天20时40分发生爆炸,22时55分沉没”。

《罗瑞卿传》中描述到的爆炸地点是湛江港,其实这也是个误解。湛江港并不是南海舰队基地,而是一个商业港口。南海舰队基地在湛江的麻斜(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麻斜镇)。那是一个2~3公里宽的一个海湾,其对面是湛江市霞山区的海滨公园。

据南海舰队的一些老前辈称,爆炸首先把160驱逐舰炸沉,然后在海里再爆炸,其中一些碎片炸飞到对面2~3公里的海滨公园。

有人还在1990年时见过一个碎片,每当退潮时,可以清楚看到一块小艇大小的甲板。

当时中国海军吨位最大、航速最快、火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主战舰艇

(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60舰昔日的风姿)

160舰爆炸事件发生前,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仅有6艘相对现代化的051型导弹驱逐舰,这一下子就损失了六分之一,海军主力舰减少近2成。假如爆炸事件没有发生,160舰完全可以服役到2007年左右;假如当时能够将犯罪嫌疑人这一隐患及时调离160舰,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然而历史不容假设,血的教训更值得后来者永远铭记!

近年来,随着一些事件亲历者的讲述在网上公开,该事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作为新中国海军史上最严重的事故,160舰爆炸事件共造成134人死亡、28人受伤,全舰报废。死亡人数几乎是2003年361潜艇事故中死亡人数的一倍。

冷战时期,由于防范苏联的战略需要,当时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中,北海舰队处于优先地位,其次是面对台湾的东海舰队,而南海舰队处于末尾,装备最为落后,严重缺乏大中型水面舰艇。

1974年与越南的西沙海战,中国海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乘胜收复了西沙群岛。但南海舰队参战舰艇全部为小型舰艇,最大的排水量也不过500多吨。

1974年6月南海舰队终于迎来了全海军第2艘051型导弹驱逐舰,舷号240,随即又改为160。

160舰全长132米,宽12.8米,标准排水量3250吨,满载排水量3670吨,舰员总数为280人,其中军官45人,并装备有130毫米口径主炮、25毫米机关炮、反舰导弹、火箭式深弹等武器。它是当时中国海军吨位最大、航速最快、火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主战舰艇

1978年3月刚刚走出十年文革的中国百废待兴,急需一个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进行经济建设。

应时任菲律宾总统马克斯的邀请,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即将于3月底访菲。当时中央考虑到出访专机将要飞越的南海并不太平,要求南海舰队派出舰艇前往专机将要经过的海域,执行海上护航、救护等任务。

遵照总部命令,并经海军杨国宇副司令员签发紧急电报,要求南海舰队160舰务必于3月10日上午9时起航,前往预定海区。接到电报后,南海舰队非常重视,立即命令160舰进行出航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装载实弹及加注油料。

3月9日当晚,160舰舰长彭定国上岸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只有副舰长马育飞留在舰上。晚8时40分,正停靠在湛江麻斜军港进行补给的160舰突然发生强烈爆炸,伴随着雷鸣般的巨响和强烈的冲击波,熊熊烈火吞噬了160舰,岸上房屋的玻璃几乎全部被震碎。位于全舰中后部的官兵大部分当场牺牲,有的遗体被炸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被炸断的输油管仍在喷涌油料,海面也燃烧了起来。

此时160舰的幸存官兵在副舰长马育飞的指挥下,全力挽救军舰,为防止起火的160舰在港内失控撞击友舰,马育飞下令放下主锚固定舰体,同时报告上级,观察敌情,组织灭火,抢救伤员。爆炸发生后,舰上官兵并没有观察到周边有敌舰活动,但并不能排除敌方蛙人或间谍实施破坏的可能。

因此,麻斜军港内的其他军舰全部疏散。21时许,南海舰队作战值班室向海军作战值班室报告了160舰发生爆炸的消息,海军肖劲光司令员、苏振华政委、刘道生和杨国宇两位副司令员等领导马上进入作战指挥室,研究对策和善后工作,并立即向中央军委报告。同时连夜派杨国宇副司令员率工作组从北京乘专机飞往湛江。

遵照上级“不惜一切代价保住160舰”的命令,幸存官兵与大火搏斗半个多小时,舰尾的火势基本被控制,船舷过道的火势基本被扑灭,情况似乎有所好转。但就在此时,160舰弹药库再次发生爆炸,这次爆炸比第一次更为猛烈,舰体中后部钢板大面积撕裂,幸存官兵再一次血肉横飞,伤亡惨重。随后160舰开始缓缓下沉,已无希望挽救。

副舰长马育飞下令弃舰,他亲自爬上桅杆取下军旗,并组织幸存官兵顺锚链滑入海中逃生(此时舰艉已经沉没而舰艏高高翘起)。在这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中,从晚8时40分160舰发生爆炸到晚10时55分全舰沉没,除当场牺牲和受重伤的官兵外,全舰官兵无一退缩,全都奋不顾身挽救战舰。而最后跳海逃生的官兵,由于水温低、水流急,溺水牺牲者不在少数。

爆炸后的160舰,后主炮被炸飞,舰艉受损严重,已经整体沉入海中,只剩部分桅杆和雷达天线露出水面。军港码头也有不同程度损坏。此后几天,海军潜水员不断从海中捞起战友遗体,事后统计,共收殓相对完整的烈士遗体20多具,不完整遗体6大袋。

160舰爆炸事件中牺牲的官兵,来自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河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等16个省市区,既有参军18年的老兵,也有服役才1年的新战士,其中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仅有19岁。时隔近30年后,2006年,南海舰队在湛江狮子岭烈士陵园为事件中牺牲的133名烈士修建了纪念碑。

该事件的所有幸存者被封闭调查了几个月,经海军、总政保卫部和公安部门的联合调查,疑点逐渐集中到160舰原电工副分队长赖三羊身上(也有资料写为赖三洋)。此人因要和四川农村老家的女友解除恋爱关系而造成女方自杀,后被组织上认为是“喜新厌旧”、道德败坏,遂被上级撤销了副分队长职务,但仍留160舰工作。事发前,自感前途无望的赖三羊有一些反常举动,但由于其人被当场炸死,他到底是怎样拿到弹药库钥匙,又如何引爆库内的深水炸弹?至今没有定论。

160舰残体被打捞出水后,经检查已无修复价值。一年后被拖船拖至海军4804厂拆解。根据调查组的模拟试验,以电点火引爆或爆炸物引爆的可能性最大。至于水压引爆则是传言,不在调查组所列的结论之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