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医生集团”工商营业执照2016年落地深圳

中国内地首张“医生集团”工商营业执照落地广东省深圳市

2016年3月,“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并取得营业执照。这标志“医生集团”作为一个新执业模式出现,医生有了新的执业方式。

由此,“医生集团”从民间组织正式演变为商业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和运营主体。

公司创始人谢乳石告诉记者:在深圳卫计委、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市场质量监督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深圳率先在政策上进行突破,“给予医生集团一个合法身份” 。

该公司雏形是“私人医生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4月,在时任广东卫计委副主任的廖新波的支持帮助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林锋医生、谢汝石医生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张子谦医生联合创建了“私人医生工作室”集团。

公司探索医生多点执业、实现优质医疗的服务新模式。曾探索过与爱康国宾等商业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作。

成立后,吸引了国内外300多名知名的医疗专家参与,覆盖19个临床学科,其医疗服务新模式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3月8日,“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成立,3月11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营业执照。

在谢汝石看来,拿到牌照以前,医生集团只能注册医疗科技公司,只能收咨询费,而不能收取医疗服务费。“拿到牌照后,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开发票,收取手术费用,甚至制定收费标准。”谢汝石说。

“医生集团”即多个医生团队组成的联盟或组织机构。在美国,目前有高达83%的医生加入了各种业态的“医生集团”,成为一种主要的执业模式。在我国,“医生集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2015年下半年,“医生集团”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湖南等地区相继出现。机构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继互联网医疗之后的新兴“投资风口”。

截至2016年3月,全国已经成立50家以上的医生集团,参与医生数万名。其中,集合数百名医生、获得千万元融资、收购或自建医院的不在少数。

对于“医生集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给出的定义是:医生集团(Medical Group)又称为“医生执业团体”或者“医生执业组织”,是由多个医生团队组成的联盟或者组织机构。“医生集团”可能属于医院,也可能是独立的“医生组织”,一般是独立法人机构,以股份制形式运作。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生,都采用医生集团的自由执业方式。据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2014年的报告统计,团体执业和个体执业在美国是最为普遍的职业模式,占所有执业模式的66.9%,仅有7.2%的美国医生选择直接与医院签订雇佣合同。

目前,中国医生集团虽处于萌芽阶段,但已呈现多元化模式。在身份性质上,就有全职“自由执业者”和兼职“体制内医生”之别;在组织形式上,就有医生合伙人、医生经纪人、医生-保险模式、医生集团平台等之分;在落地形式上,也有与民营医院合作、自建或承包医院及科室、与互联网医疗合作等方式。

近年来,资本市场普遍降温,医疗健康领域却受到追捧。多位投资者表示,医疗健康是刚需,宏观经济下行,刚需经济就更热门。另一背景是,从2011年起,移动医疗成为投资风口,医生资源是其最重要的估值标准。医生集团融资以此为基础,成为新一代风口。

重山志远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孙超说,医生集团把各种医生资源真正整合到一起。红杉资本合伙人陈鹏辉也认为:医生集团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医疗的核心问题可以获得解决。

同时,移动医疗成为医生集团最好的同盟军。移动医疗可以为医生集团扩充影响力,建立医疗信息标准化体系,实现医疗管理智能化。医生集团可以为移动医疗输血,提供最核心的医生资源,使移动医疗真正走到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陈鹏辉认为,医生集团与移动医疗共进,让医疗真正移动起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