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是1949年10月1日

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是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转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在天安门城楼的西侧城台上,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丁一岚、齐越正在充满激情地进行现场广播。

10月1日中午刚过,丁一岚和齐越早早来到天安门城楼的播音位置,像是两个待命投入战斗的士兵。

丁一岚和齐越在解放战争中播出了党中央许多重要的文告和战场新闻,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亲自起草、修改的文稿,通过他们的声音传遍了四面八方,为鼓舞人民士气,瓦解敌人斗志,配合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庆典开始了。丁一岚、齐越有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着宽阔的广场和由东向西伸展的长安大街,那里站满了欢呼着的30万群众,他们挥舞着无数面鲜艳的红旗,恰似欢腾的海洋;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将士早已排列成整齐的方队等待检阅。看到这宏伟、壮观的场面,他们怎么能抑制住激动、兴奋的心情呢?

为了组织好共和国第一次“实况转播”,从中央广播事业局的领导到新华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事先,编辑、记者胡若木、杨兆麟、高而公都一次次采访了阅兵式和分列式的演习,并且到参加游行的各机关、团体了解情况,草拟和反复讨论实况广播稿件。同时,播音员也预先熟悉各方面的情况,深入领会稿件的精神。这种“实况转播”需要各方面配合。听众不能到现场观看,却急于了解受阅部队和群众队伍的动态情况,播音既要简要概括,抓住重点,抓住人们所关心的场面,又要层次分明,有真情实感,使人如亲临其境。播音是整个编采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而又处于直接和亿万听众交流思想感情的第一线,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广播事业局副局长梅益亲自坐镇指挥播音。李伍和李志海负责城楼上的技术设施,特别是要照看主席台正中的话筒和播音话筒;傅英豪、黄云负责机房和广场的音响设备;胡若木、杨兆麟则负责现场的播音稿。大部分播音稿是电台特派记者在预有准备的情况下写就的。梅益坐在播音台的一侧,一张一张地看稿,适合播出的立即以手指或点头示意交播音员。丁一岚和齐越认真地交替朗读着广播稿,全神贯注地把开国大典的盛况,把正在进行着的动人情景恰如其时地、一幕一幕地告知海内外的亿万听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