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建在吉林通化

1945年9月,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凤凰城、桥头等地接收了一些航空器材和日本空军的一个飞行大队。11月成立了航空委员会,12月成立航空队。
1946年初,开始筹建航校,收集到30余架飞机,建立了临时修理厂。

1946年3月1日在吉林省通化(今吉林省通化市)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1946年4月,全校转移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航校1946年11月迁至东安市(该市后来并入鸡西市,现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安市)。

当时航校只有初、高级教练机,采用2阶制完成对学员的飞行训练,3年多时间共培养出各类航空技术干部500余人。1948年,东北航校机务处进驻沈阳,建立了东北航空总厂,下辖6个工厂和器材总库。

我军空军老将都深情地称之为“东安老航校”或“密山老航校”。

老航校的旧址现在建起了一所中学,这就是密山市区北部的第四中学。在中学校园的巨型花坛上摆放一架真飞机,可以说这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一架真飞机的中学校园。校园宽敞平阔,处处鲜花绿树。从教室里付出琅琅读书声。校园中摆一架飞机,正是用以纪念这里曾经是我党我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

该校当初曾经有三百多名日本人(其中飞行员、机械员100多人,地面保障人员180多人)工作人员。

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夕,日军在东北有一支正规作战部队——日本空军第二航空军。该军所属“羽飞行团”第26教育飞行队(装备战斗机,驻佳木斯)。

林弥一郎少佐率领下与苏军作战失败,被我东北民主联军曾克林部包围,他们放弃飞机,器材准备逃往本溪山区,伺机回国。

1945年9月底,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亲自召见林弥一郎,对其晓以大义进行争取转变的工作。

为了考验这位中共高官的诚意,林弥一郎当面索要伍修权身上佩带的勃朗宁手枪。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伍修权将军毅然将自己长征以来一直佩带的这支心爱的手枪当即赠给了他。

第二天,这支队伍幡然转变,全体投降,被改编为民主联军航空队,驻通化。由蔡云翔会队长,刘风任副队长,黄乃一任政治委员。

随后又从延安、山东等地到东北的干部中挑选了100多名学员进入航空队。

1946年3月1日这些人员连同他们的装备(各类飞机46架,发动机130台)编入了我通化航校,并随之搬迁到密山(东安)航校。此后林弥一郎这一批日本人就成了航校的教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