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人工繁殖水母技术由南京海底世界水母实验室攻克

有一种生活在蓝色海洋中的美丽生物,外形如伞似盖、晶莹剔透,一张一翕,飘飘悠悠地走过了6亿5千万年的漫长岁月,见证着地球的沧海桑田,那就是古老的海月水母。

2004年1月13日,带着好奇和探究,记者来到内地首家掌握水母繁殖培养圈套技术的实验室,见识海月水母这个地球“活化石”是如何被人类驯养的。

走进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南京海底世界的水母养殖实验室,记者立马被几个大玻璃缸吸引住,只见清澈的水中浮动着许多看上去极娇嫩的小生灵,像一把把张开的小伞,也像森林里雨后的蘑菇,通身透亮,柔软飘逸,连每一个器官都看得清清楚楚。

Jellyfish(图:长得非常有观赏性的水母)

此项目负责人邓俊介绍说,海月水母是腔肠动物,口在伞盖下面的中央,伞盖周围有触手,既是捕食器也是自卫武器。

海月水母的人工养殖、繁衍都比较困难,至2004年1月采访时,国内仅有该实验室成功掌握此技术。

工作人员用“海水素”配置成海水,由于海月水母对水温要求很高,过冷过热都不行,因此要严格控制温度及酸碱度,尽量模拟其天然生存环境。

有趣的是,海月水母还必须随波逐流才有利生长,对水流的要求相应提高,快不得也慢不得,要“刚刚好”。

海月水母的人工繁殖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邓俊说,他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是专门从事水产养殖、海洋生物研究的,看到不少海洋馆都高价引进水母活体,因此决心攻克人工繁殖技术。

海月水母幼体到半成年是无性繁殖,通过自身分裂产生新的个体,但到成年后又回归有性繁殖,所以人工繁殖技术上难点很多,即使培植出来存活率也较难保证。经过反复实验,他们终获成功。

邓俊自豪地说,眼下该实验室除了最初的20只海月水母是购买来的,其余数百只都是“自己生产”,使得人工养殖成本大大降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