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应用全球的新型北斗卫星成功发射于2015年3月

北京时间2015年3月30日21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这次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它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提供依据。

与过去发射任务相比,这次发射首次在运载火箭上增加了一级独立飞行器,即远征一号上面级。这个被形象地称为“太空摆渡车”的独立飞行器,可在太空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的轨道。这是我国首次采用这项技术执行中高轨航天器发射任务。

据了解,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00年底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服务,2012年底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运行服务,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大地测量、智能驾考、救灾减灾、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诸多领域,已产生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次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用于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这是长征系统运载火箭的第204次飞行。

现场目击:“长征”出深山 “北斗”耀宇辉

皓月当空、繁星点点,连绵起伏的大凉山充满了静谧与神秘。汽车在山路上盘旋很久,经过三岗五哨的严格盘查,最后抵达青岗坝三号平台。3月30日21时52分,记者在这里目击了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谷腹地——冕宁县泽远乡封家湾。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山谷之中的不同区域。青岗坝三号平台在距离发射场数公里远的一处高坡上,能居高临下观看卫星发射。

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空气透明度高的西昌,是我国卫星发射的“天然发射场”。30日,西昌天气晴好,“发射窗口”正佳。入夜时分,数十辆大大小小的车辆挤满了青岗坝的停车场。多年的卫星发射,使这里俨然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

记者看到除了武警外,村民们也自觉维持着秩序,孩子们更像过年一样,在人群中嬉戏。很多游客专程前来现场观看卫星发射,期盼、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400毫米长焦镜头里望去,灯火通明的卫星发射塔上,一个狭长的火箭搭载着卫星,在黑夜中静静地矗立着。许多游客拿着“长枪短炮”对准了发射塔,静候卫星发射,抓拍辉煌瞬间。

据专家介绍,这颗卫星是我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首发星。狭长的火箭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与过去发射任务相比,这次发射首次在运载火箭上增加了一级独立飞行器,即远征一号上面级。不过,从现场看都包裹在整流罩里面了。

21时52分,电视机里传来卫星发射倒计时,所有的现场观众一起大声喊“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话音刚落,只见长焦镜头里,火箭底部一阵暗红的火光燃起,越燃越旺,火箭踩着喷发的火焰,瞬间腾空而起,映红了一片夜空。火箭呼啸着、疾驰着,奔向浩渺的苍穹,几秒过后,传来巨大的响声,久久回荡在静谧的山谷。

起先,青岗坝上所有的人都全神贯注地仰望着夜空,连嬉闹的小孩子们也被壮观的发射场面所震撼,安静了下来,视线久久不愿离开夜空中越来越小的火箭身影。随后,人们似乎才回过神来,爆发出阵阵掌声、欢呼声,久久不愿离去。

这次成功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在过去3年多时间、1251个日日夜夜,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年轻的“北斗战神”们,夜以继日地围绕着这颗新一代北斗卫星、殚精竭虑地工作,完成了这颗卫星方案、初样、正样发射场等各个阶段的全部研制工作,技术难度之大、任务要求之高、研制进度之紧前所未有。

据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总指挥相里斌介绍,此次新发射的一代北斗卫星是中科院承担的首颗长寿命、高可靠业务星,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法,独创性地提出了功能链设计理念,整颗星分为有效载荷、结构热、电子学和姿轨控等功能链,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功能密度。

在技术特点方面实现了多个首创
首次使用中科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
首次采用远征一号上面级直接入轨发射方式
首次验证相控阵星间链路与自主导航体制
首次大量使用国产化器部件以实现自主可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