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现代化的藏族火葬殡仪馆位于青海省共和县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共和县殡仪馆是青藏高原上深受藏民喜欢的火葬殡仪馆之一,它位于海拔2920米处的共和县城郊结合部。

共和殡仪馆连续多年荣获国家民政部青海省民政厅授予的殡改先进单位称号。

青海省的海南州驻地共和县殡仪馆是藏族最早的现代殡仪馆,始建于1984年。位于共和县城的东南方向约一公里处,职工四人,年火葬遗体从最初的50具左右到现在的200多具。

历史上藏族大多实行天葬,他们更容易接受火葬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最近十几年,草原灭鼠将天葬的主要工具秃鹫药死无数,天葬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藏族人的火化率每年都有攀升;二是按照藏族葬俗,能够享受火葬待遇的只有中上层人士,平民是没有资格火葬的,现在能够实行火葬都感到高兴。

这里火葬和内地的最大不同点是:

1、 汉族地区的火葬是躺着火葬,藏族是坐着火葬佛教称“坐化”,因此,他们的火化炉都是圆桶式坐化炉;
2、汉民族的火化可以不分性别、职业,而藏民的火化是按照死亡原因、性别、身份分炉而化。因此,每个馆都建有四台炉,分别是男、女、非正常死亡者,另外有一台比较大而且高的炉,是给高层次人士用的。
3、汉民族火葬用的燃料是煤炭、石油或天然气,而藏民的火葬要由喇嘛和高僧,根据死者的生辰年月和死亡时间来决定,用酥油、白木和药物等。
4、告别方式的不同:汉民族的告别是在告别大厅进行,而藏民族的告别是在转经纶中进行,还要请些喇嘛来念经。因此,每个殡仪馆都要建念经房。

该馆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专门面向藏族和蒙古族民众开设的火葬殡仪馆。

2012年12月,殡仪馆馆长加羊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始建之初,殡仪馆充分考虑藏族群众的信仰和文化,选址问题征求了省内多位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的意见,最后由十世班禅大师选定了现在的位置。建成后,班禅大师还亲赴共和县,为殡仪馆开光祝福过。

“藏族民众只在夜里火化遗体。先由高僧卜卦选定日子,然后一定要在太阳升起前完成。”加羊说。

走进整洁的院落,古色古香的藏式建筑让人顿感清净肃穆。火化间外,金色的转经筒环抱四周。四个塔形的金色火化炉安放于室内,塔身装饰着精致的藏传佛教中的吉祥图案。

加羊说,藏族人火葬时讲究把遗体摆放成刚出生时的形态,火化时忌讳外人在场,因此都是由家属将遗体放上火葬台,工作人员只负责在背后操作机器,最后骨灰由家属捡拾后撒掉。

火化间背后的悼念厅内,壁墙上画着精美的佛教壁画,酥油灯的橘色火光映照着佛龛上供奉的佛像,分外庄重。刻有六字真言的嘛呢石静静地安放在房间一隅。矮几上放着几件法器。遗体在火化前,家属请来的僧侣就在此为逝者念经超度。

坐落在殡仪馆前小坡上的煨桑台飘来淡淡的柏枝的香味,逝者家属们挂上的五色经幡在风中轻舞。

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青海省有着除西藏自治区之外面积最大的藏族自治区域。历史上,藏族、土族、蒙古族等信仰藏传佛教的民众主要采用天葬、水葬、火葬等殡葬方式。

随着高原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天葬和水葬正逐渐面临困境。

“在藏族风俗中,佛教上师和僧侣都是火葬。从这个意义上说,火葬是一种高级别的丧葬形式。”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寺佛学院堪布索南说。

“火葬方式既环保,又与佛教的精神相吻合。”青海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王军说(2012年)。

据了解,藏区传统火葬一般需燃烧木材、酥油、藏药,并通过藏传佛教密宗特定的仪轨进行,燃料成本至少在1200元以上。目前青海省藏区推行的现代化火葬除了使用的燃料是更为经济的柴油外,其他与传统火葬无疑,费用仅为680元。

这种既结合传统风俗又降低成本的丧葬方式,越来越为民众所接受。

加羊告诉记者,在殡仪馆任职10年来,接受火葬观念的人越来越多。

官方数字披露,经过多年来的改革,青海全省火化率已从“十五”末的9%上升到“十一五”末的20%。

青海省自2010年以来,至2012年已投入约1.5亿元用于13个殡仪馆(其中11个为藏区殡仪馆)和1座经营性公墓的新建和维修改造。

王军表示,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并不是要在藏区强制推行火葬,彻底改变藏区的丧葬风俗,而是提供民众一个选择。“无论哪种方式,目的都是给逝者以尊重,生者以抚慰,”王军说。

据了解,目前青海省正在尝试民政部门和寺院合作,依托寺院对殡仪馆进行管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