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的逐瘀活血和补气活血等方剂至今仍在沿用

近代梁启超在他所著的《中国三百年医术史》中,对清代医学仅用“不具举”三个字一笔带过,却唯独强调说:“唯有一人不可不特笔重记者曰王清任,所著书曰《医林改错》诚中国医界极大胆革命论者,其人之学术,亦饶有科学的精神。”

现代医史学家范行准所著的《中国医学史略》评价王清任:“就他伟大实践精神而言,已觉难能可贵,绝还逊于修制《本草纲目》的的李时珍。”

王清任是中国第一个做动物解剖实验的医学家。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识到人体解剖在医学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他对历代医家有关脏腑的论述进行了研究,发现前人很多对脏腑的描述和绘制的图形都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王清任不愿作盲从者,他决心要纠正古人的错误。

王清任历时42年所写成的《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以往中医学著作中的诸多错误,成为中医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在此书中他有不少建树。

改正医林之错

《医林改错》论述了以往医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过的一些人体组织,如腹主动脉(王清任称之为卫总管)、上腔静脉(王清任称为荣管等);

书中还纠正了古代医书中关于脏腑论述中的许多讹谬,如肺、肝的叶数,会厌形状等,并对这些脏腑作了详细的描绘和说明。

王清任对脏腑的这些论述,基本上是符合现代医学解剖位置的。

独创活血化瘀新方

王清任非常重视气虚与血瘀,强调“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在这一基础上独树一帜,大胆创新,确立了补气、活血、化瘀、通阳等治则,通过自己大量临床实践,终于研究出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临床实用价值极大的方剂,对各种瘀血症的治疗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氏首创的逐瘀活血和补气活血等方剂,对后世医家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并至今仍为临床治疗所沿用。

新创“脑髓说”

在理论上,王清任勇于创立新说。在《医林改错》的“脑髓说”这篇著名论文中,列举了人体器官的解剖形态,及目、耳、鼻、舌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大脑的密切关系,明确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并通分析小儿、老年人脑功能的表现及一些疾病的症状,进一步说明他的“脑髓说”。

《医林改错》集王清任多年观察脏腑成果之大战,被誉为中医学向实证解剖进步的里程碑。

王氏虽注重医学理论之创新,反对临证治疗之主观臆测,然因受历史背景与科学技术之局限,经其纠正所绘之脏腑图,与现代医学解剖图相比,仍存有不少谬误。

故后人有谓“《医林改错》乃错上加错,越改越错”者,此说虽有失之偏颇或求全责备之嫌,然即便如此,近人曹炳章仍称“清任之书,实是补前人所未备,于气虚血瘀之症,尤能独创新见,嘉惠后学,其功诚不可没也”。

谢利恒谓其“为我国人体生理学之发明一大家”。总之,王清任为中医活血祛瘀理论的充实和方剂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