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最早发现的鸟道记载是云南的“鸟道雄关”碑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内的隆庆关隘口,立着一块明万历年间镌刻的石碑——“鸟道雄关”。

专家们认为,“鸟道雄关”碑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关于“鸟道”的最古老记载

巍山县位于一个海拔高度悬殊、森林茂盛、风景迷人的盆地之中,县境内海拔2700米的隆庆关既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驿道,也是候鸟迁徙的咽喉通道。

China-bird-road-in-Yunnan(图:云南巍山县的“鸟道雄关”碑)

每年的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候鸟南迁过隆庆关隘口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会有数以万计的候鸟从这里飞过,飞到缅甸、印度等地过冬,所以隆庆关也就成了候鸟们必须经过的关口,因此被当地人称作是“鸟道雄关”。

每年候鸟南迁过隆庆关时,这里都会浓雾缭绕,成千上万的候鸟在这里迷失了方向,它们相互碰撞,发出各种鸣叫声中,形成了“鸟吊山鸟道雄关”的奇观。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地群众养成了到这里捕捉候鸟的习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当地人将这些飞鸟视为“天上掉下来的下酒菜”。

每到候鸟迁徙时,他们就带上自制的网竿、手炉、循着鸟声来到树下生火引诱,当鸟飞近火源时,便张网捕捉,不知道有多少鸟就这样死于非命。

可以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的火把节前后,“鸟道雄关”到处可听到鸟被打落时发出的揪心的哀鸣声和挣扎声。

据说,在这儿一夜工夫就可捉到一麻袋鸟,足够全家美餐几顿。于是,“鸟道雄关”也被当地人称为打鸟山或打雀山。

1997年的秋天,国际鸟类环志研讨会在巍山召开。来自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鸟类研究权威来到“鸟道雄关”,对这里的奥秘进行了科学考察。

鸟类专家、学者30多人在隆庆关,亲眼目睹了百鸟齐聚”鸟道雄关”的盛况。他们原本预测可以套住100多只候鸟,结果套住88个品种2500多只,他们带去的用来系鸟腿的黄丝带都用完了,还有许多许多的鸟源源不断地飞来。日本山阶鸟类研究中心主任尾畸清明惊叹道:“我从事鸟类研究工作多年,到过世界许多国家,从未见过如此奇观。”

而“鸟道雄关”碑也是在这次国际鸟类学大会中被专家、学者们意外发现的。年复一年南来北往的候鸟究竟沿着何种路线迁徙,至今还是鸟类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几百年前的古人就为候鸟迁徙通道进行了刻石标识,这引起全球鸟类学家的浓厚兴趣。

也有人认为,古碑上的“鸟道”二字未必指的就是“鸟类迁徙的通道”,因为古汉语中也把一些险峻狭窄的道路称为“鸟道”,刻碑的人也许是指这段古道之险连飞鸟也难以逾越。但是专家们从碑上“鸟”字的奇特字形推断,古人们一定是很早就认识到这里是候鸟迁徙的一个必经之路,因为“鸟”字上面的一撇被刻意地雕成了一只鸟和一把刀的形状,而繁体的“鸟”字下面应该有4个“点”的笔划,但碑上的“鸟”字中只有3个“点”。这似乎意味着,当时的古人已经产生了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醒人们应该爱鸟、护鸟。

古碑默默地向人们昭示: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如果捕鸟、杀鸟,鸟类就会越来越少。

因为有这样的奇特之处,专家们更倾向于认定“鸟道雄关”既是古代马帮通行的地面道路,也是候鸟通行的空中道路,是“人道”和“鸟道”的合一。现在古道上虽然早已看不见赶着马帮、驮着茶叶迤逦而行的景象,但是还能看到数量众多、品种特异的群鸟飞旋,也是一个一生不能错过的奇观。”

专家们的考察使当地群众明白了这个“鸟道雄关”在世界上都是珍贵之地,那飞起来遮天蔽日的鸟儿也是人类的朋友,不但打不得,还要好好地保护才行。

如今鸟道雄关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云南鸟类环志中心巍山站,成为我国候鸟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成为了鸟类保护和迁徙的重镇。

古道、古碑旁边沿袭了上千年的“打鸟场”被关闭,当地山民在此诱捕鸟类食用的习俗被彻底禁止。在巍山县的旅游发展规划中,“茶马古道”和“鸟道雄关”也成为”南诏故都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