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病房学校”开设于武汉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病中心

这群孩子本该坐在教室里读书,却因患上白血病,不得不常年住在医院,少说一年,长则三年。加上化疗痛苦,孩子们越发忧郁。不过,在武汉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病中心,有一所特殊的“爱心学校”,专为这些病孩子“上课”。

作为国内首个“病房学校”,2012年12月23日迎来10岁“生日”。10年来,超过1.3万社会志愿者在此担任义务教师,为住院的数万名儿童上课。校长彭培斌说:“只要有人托一把,孩子们一样会光芒四射!”

坚守病房十年的“校长”

黝黑的皮肤,单薄的身板,彭培斌看起来文质彬彬。一走进病房,就忙着和护士长商量排课的问题。他是“病房学校”的创始人,在“校长”这个岗位上,一坚持就是10年。

“学校”就在协和医院血液病病房,几张桌子。在这里,孩子小的两岁,大点的十多岁,只要病情平稳、下午不用接受治疗,都能自愿来上课。

2012年12月23日下午3时,来自华师传媒学院的4名大学生“老师”来到病房,先拿出卡通书,给孩子们讲故事,等“混熟”了,用手机放音乐,手拉手一起跳舞,孩子们乐得呵呵直笑。陪在一旁的家长说,只有来上课,才难得见孩子笑一次。

“病房环境相对封闭,住久了会很压抑。”彭培斌说, 这样的情绪对治疗有影响。2002年,协和医院儿科主任金润铭呼吁建起“病房学校”。第一批志愿者,大多是学校教师和离退休知识分子。其中就包括在胭脂路小学当数学老师的彭培斌,他辞掉工作,自告奋勇当上专职校长。

1.3万人次志愿者争当老师

58岁的志愿者余要红,自2003年来到“病房学校”后,一直牵挂着这些孩子,现在退休了,她几乎每周都有3天时间在病房陪孩子们。

“跟他们在一起,我会特别快乐,也忘记了自己的病痛。”余要红患强直性脊柱炎20多年,一犯病就疼痛难忍。

余要红说,小时候她也是个“药罐子”,能理解这些孩子们的痛苦。退休金每月一千多元,余要红每次去学校,都想着给孩子们带小礼物,看到家庭困难的,她慷慨解囊。9年多,她资助孩子们累计2万多元。

起初志愿者队伍不稳定,彭培斌和金润铭教授一起,到武汉各大高校发动大学生。现在,武大、同济医学院、华农、华师等十多所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及爱心联盟,已成为“病房学校”的主要师资力量,还有不少社会爱心人士慕名而来,已累计有超过1.3万人次的志愿者在学校讲课。

老师课余四处筹钱

彭校长的另一个重任,就是筹钱。得白血病的孩子,多是普通家庭,高昂的治疗费用是难题。

10年来,四处筹钱成了校长和老师们的日常工作。除了发动所在学校、社会团体捐款,彭培斌还组织志愿者建设网站,加强外联。

5岁的梅梅来自枣阳,家里卖房、举债为她治疗一年后,无力继续。彭培斌安排志愿者,联系媒体,为她争取到近8万元善款。近几年,“病房学校”与小天使基金、华夏基金、壹基金等慈善机构建立往来,为孩子们争取了数十万资助。

彭培斌说,像他一样坚守10年的,一共有8人。以前碰到有孩子“走”,难免抑郁,现已能勇敢面对。让他觉得高兴的是,现在白血病的治愈率最高可达85%以上,治疗期限也从最长3年半缩短为2年,“只要有人托一把,孩子们一样会光芒四射!”

志愿者上课手记

在病房学校,有几本硬面抄,里面满满当当记载着志愿者每次上课的内容和感受。

“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来到爱心病房,感觉既亲切又陌生,原以为小朋友很内向,不好和他们沟通,但是我错了。他们很阳光,很开朗,每个小朋友都把快乐传递给我们这些大姐姐。很感谢这些小朋友,希望他们早日康复。愿微笑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绽放!”

“不会忘记他们拉着我们游戏,拉着我们讲故事……不幸是坚强的开始,希望他们一切都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