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地方农民画版权登记处设于广东惠州龙门县

龙门农民画

产生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的龙门画,已经逐渐在国内外形成一个文化品牌,它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以节庆喜事、特色民俗、田间劳动为主要题材,反映出当地“南粤文化”的风采和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及理解。

至2010年,龙门农民画创作活动有近30年的历史,曾在广州、北京等国内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国、日本、瑞典、挪威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举办展览,龙门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龙门农民画的日趋壮大,得益于对本色路线的坚持,而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将市场化经营引入这一文化领域。

收入大增民风更良

嘉义庄村民的收入因农民画大幅提高,村民的经济意识增强。嘉义庄是龙门县画风最盛的村落,2006年开始,龙门县引进企业,将嘉义庄打造成为农民画主题的旅游村落,将画村作为旅游的一部分,让游客全面接触农村,了解真实的农民生产生活场景,又能了解龙门农民画的整个创作过程,企业将旅游收入拿出来和村民分成。

Chinese-Longmen-farmers-pictures(图:色彩绚丽、精细描绘、极具地方风情特色的龙门农民画)

来到嘉义庄,可以看到村里遍布小的画廊或工作室。走入一家画廊,正在作画的本地女孩小廖告诉记者,她在这里画画已经有三四年,没有上过专业的美术学院,就是跟着这里的师傅学。

当地农民画有个协会,协会有时候会派来订单,另外画廊也销售一部分。“这样一幅农民画可以卖100多元。”小廖指着一幅她创作的、大约跟一张地方城市报一个版面大小的农民画说。

小廖的普通话说得很好,也非常有礼貌。“我曾经在嘉义庄呆了三年,亲身感受村子一天天在变化,以前的村民很纯朴,但小农意识很强,现在完全不同。对此我很满意,非常有成就感。我想,这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龙门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廖海华说,有了农民画,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村风民风也好了很多。

最重要的是,嘉义庄村民的经济意识日渐增强,因为与各地的游客交流多了,眼界自然开阔,村民们越来越善于经营自己的产品,不但能卖画,还能通过经营其他农产品以及配套服务来挣钱,村里人的素质也提高很多。

“对于嘉义庄,企业投资并不算大,一共只花了200万完善基本设施,但村里后来真正享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定位准了,方向对了,就能长期发展下去。”廖海华坦承,刚开始企业对此并没有太大信心,需要政府鼓动来做,但现在就不同了,企业非常主动、自觉地投入、维护。

农民画将有产业园

园区内在2010年计划开始建设农民画培训学校、农民画文化一条街、画家村等。

嘉义庄的村企结合大获成功之后,龙门开始谋划进一步将龙门农民画打造成一个重点产业,2009年,总投资1.5亿元的龙门农民画产业园动工开建。

位于龙门天然温泉度假村旁的农民画博物馆是农民画产业园的第一期,于2010年8月建好,于2010年9月正式开馆。

在馆内布置展览的画师告诉来访者,目前这个农民画博物馆有2名专职画师,是龙门农民画协会推荐他们到这里来工作的。“目前这个博物馆还没正式运营,我们就当是给老板画画,有保底工资,每个月两三千元。”他们在2010年8月接受采访时介绍到。

这个农民画博物馆是全国首例由私人投资的绘画作品博物馆,园区内还将建一所农民画培训学校专门培训农民画家,农民画文化一条街、画家村和农民画院等也将陆续建设。廖海华告诉记者,此前对于农民画家的培训都是由政府来组织的,由于缺乏资金和无法安排出路等问题,虽然举办多次,但效果一直不好,

“产业区里有了正式的培训学校后,企业可以自己培训人才自己用,有方向和针对性,还能让他们边学习边实践,学生们看到自己的画有销路,就会更加坚定地继续下去。”

“农民画博物馆建在温泉度假村旁边,会不会导致农民画成为度假村的装饰品和附属品?”面对记者的提问,廖海华说:“我们是要这个企业真正把农民画当作一个产业来经营,开始阶段依托温泉,但不是附属关系,会有单独的公司运营,后面还要建农民画培训学校等。企业有它的经营思路,我们也是尊重的。”

农民画要一笔笔画

当地主要领导达成共识,农民画的品质绝对不能降低。

记者在龙门的画廊看画师们作画时,就惊讶于他们的细致。每一片树叶、每一个花纹,都要一笔一笔画出来,然后细致地涂色。“画一幅常规大小的农民画,一般要两天。尺寸大一点的就要四五天,甚至半个月。”画廊的画师这样告诉记者。

陕西户县农民画曾走过一段时间的弯路,由于进行了大量的简单复制,户县农民画的价格一度降到了几块钱一幅,市场彻底混乱了,近几年,户县才重新回头注重农民画的品质。

对此,廖海华表示,龙门农民画绝不能走弯路,就算是装饰品,也要一笔一划画,保证其品质,“只要我管文化一天,就不允许低成本复制”。在他看来,龙门农民画本身就是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特色艺术品。作为民间艺术品,要求它的产值达到多少亿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不是农产品,不是日常必需品,对于这种并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自身品质和特色非常重要。

“农民画确实要产业化,但产业化并不是低端化,我们也不是要让农民画创造多少G DP。”廖海华希望,龙门农民画以后能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让它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自己生存下去,不需要政府额外花钱来养,就能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最重要的。在产业化传承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人因此得到利益、相对富裕,就一定会有人跟随、继续传承,由此就能保留龙门农民画的特色艺术。但是如果为了赚钱,走低端路线大量复制,龙门农民画的牌子很快就砸了,“这一点,我们的几位主要领导都达成了共识,农民画的品质无论如何都不能降低。”

管理创新 服务中心整合市场资源

龙门县于2008年成立了“文化艺术服务中心”,专门为从事农民画创作的画家们提供服务,最初的设想是以企业化形式运作,但由于缺乏资金,无力发放基本工资,也不能与画家签约,只能为他们免费提供创作场地,以及为他们购买社保,画家可以自己销售作品,也可通过服务中心联系销路,但需优先完成服务中心接到的订单。

尽管如此,有了服务中心对市场资源的整合,加入服务中心的画家作品价格比未加入的画家至少高出1/3。“不同的画家,作品质、量的差异很大,有人一幅画只卖几十元,有的却能上万,收入差距很大。

画家们也不一定都以画画为唯一职业,他们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自由职业者等等。相同的是,他们对农民画创作相对有兴趣,不少人能静下心来创作。大家在服务中心场地一起作画,相互也会竞争,这样一来积极性也提高了。”

首创地方版权登记处防剽窃

近些年来,从事农民画创作的人越来越多,相互抄袭、画作雷同的情况不时发生。廖海华告诉记者,他曾在网上发现一家销售“龙门农民画”的外地企业,一问价格,比真正的龙门农民画便宜一半不止。市场上像这样的“山寨龙门农民画”还有很多,由于监管的难度大,目前这一问题还无法解决。

“龙门以外的盗版问题暂时还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因为农民画没有什么版权登记。”廖海华说,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后,龙门县文广新局于去年成立了“版权登记处”,为每一位画家的作品拍照、登记建档,如果发生抄袭,登记处就可以主持公道,为画作的原作者提供证明。“不过这个版权登记处只对龙门内部有效,它不同于国家承认的专利。”

廖海华表示,这一做法在全国各个农民画乡中属首创

市场前景:传承靠企业 开发衍生品

廖海华指出,农民画的传承一定要主要依靠企业,不能光靠政府。“政府几年换一届,如果有的领导不重视、不抓了,龙门农民画就丢了,因此一定要靠企业来经营,它只有成为了市场的主要产品,其发展、命运就不会跟着人的主观思想走,而是跟着市场走。”

据了解,经过长时间的调研,龙门农民画确定了两个主打市场方向:其一是高端市场,即欧洲艺术品市场,风格夸张、抽象的艺术品深受欧洲市场欢迎;其二是中低端的装饰品市场,主要是面向房地产装饰。

廖海华说,龙门农民画只要注重品质,加上良好的包装,价格可以卖到很高。但从销售来讲,装饰品市场的需求量更大,“高端市场一定不能放松,因为象征着农民画的艺术品质。同时农民画也要生存,就要走向装饰品市场,但这绝不意味着中低端的装饰画,品质就会降低。”

以前的农民画产品形式单一,但近几年,龙门农民画开始在衍生产品的开发上下功夫,比如加入了农民画元素的茶具、雨伞、折扇等生活用品。由于近年来的宣传,农民画已拥有了巨大的无形资产。

2009年以来,已经有很多企业前来联系,其中有3家佛山的陶瓷企业非常积极,筹划将农民画烧进陶瓷产品,打农民画的品牌进行销售,目前合作意向已经达成,不久后就将投入生产。“衍生产品光以艺术品的形式少量生产不行,没市场,一定要作为生活用品进入家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