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现存唯一能唱出八音阶的古乐是维族《十二木卡姆》

该系列: 维族十二木卡姆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2002年7月,全国著名的歌唱家李双江带着他的十多名弟子来边关进行慰问演出。那天中午,我们在喀什市人民西路一家维吾尔族风味餐厅用餐。

席间,北京的演员听到少数民族音乐响起,激动异常,兴奋地在包厢里跳起了舞。

这时,李双江老师对我说,到新疆才能看到真正的维吾尔族舞蹈,这个民族天生就会跳舞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拍掌就会打手鼓,会讲话就会唱歌,这多形象啊!他们创作的十二木卡姆太伟大了!

我忙问,怎么个伟大法?他笑着对在座人员说,通俗地讲,我们现在的音乐里的音谱有:1(当)、2(来)、3(米)、4(发)、5(索)、6(拉)、7(稀),而十二木卡姆音乐里还有“8”这个音阶,这个“8”怎么唱,世界上任何国家没有人知道的;另外,我们现在通常唱歌的节拍有1/4、2/4、3/4、4/4,可十二木卡姆音乐里的节拍还有5/8节拍,这怎唱?全世界上没有的。只有十二木卡姆音乐里有,你们说伟大不伟大?

我和在座的人员听完后,内心中感到了激动与震惊。后来,我在地区文体局出版的一本书中看到对十二木卡姆的如下记载:十二木卡姆,音乐形态多样,曲式结构复杂。既有2/4、3/4、4/4常规节拍,还有5/8、6/8、7/8、9/8等复合节拍,既有3/4+2/4等混合节拍,还有61/2/4、21/2/4等增益节拍。这么举世无双的艺术怎能不让人惊叹呢?

《十二木卡姆》由维吾尔族女诗人阿曼尼莎汗整理。她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她天资聪颖、能歌善舞、能诗能文,是位才华出众、美丽过人的奇女子,是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

发现她、支持她、帮助她整理十二木卡姆的背后的男人——拉失德汗也是伟大的。试想,若没有叶尔羌国王的微服私访,历史可能不会写下阿曼尼莎汗的名字;若没有国王的倾力支持,十二木卡姆也可能失传,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名声和影响。

资料记载,拉失德汗是一个学问渊博、雷厉风行的可汗。他是诗人,是乐师;他熟识波斯文、突厥文诗歌,懂得希腊音乐。他在位期间(1533年-1570年),主持重新扩建了喀什噶尔皇家伊斯兰经文学院(即汗勒克买德力斯)。

因怕洪水损毁,他将喀喇汗王朝著名大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陵墓由吐曼河边迁葬于喀什噶尔城南的皇族陵园(即阿勒吞鲁克)。

他是一个热爱古今中外文化艺术的统治者,曾出版过个人作品集。《拉失德史续编》中引用了他的一首保存下来的诗,内容如下:“高居于华贵宝座而不可一世的君主,死期来临时不比贫困者有何优越。拉失德,哪座花园的花朵不曾凋谢?你千万不可在人间的花园中迷痴诱惑。”

短短的几句诗,看出他时时告诫自己不可骄奢淫逸,主张平等的思想。拉失德汗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艺术的热爱,是他支持、帮助阿曼尼莎汗整理保存十二木卡姆艺术的前提。

我不是考古学者,对拉失德汗一生为政的情况无从全面了解。但仅从对艺术支持和热爱这一点上讲,我很敬佩拉失德汗。

年轻潇洒的国王因为听到樵夫13岁女儿阿曼尼莎汗哼唱了歌曲之后,爱上她,并娶她当了王妃。这在当时的叶尔羌王国绝对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男婚女嫁,自古以来就有门当户对这一说法。我无法想象国王当时有着何等勇气,更无法知道国王经历了什么样的阻挠,他是如何说服反对的大臣,娶一个砍柴人的女儿为妻,历史没留下任何记录。

然而,我们能够想象,阻挠甚至谩骂、讥讽、抗议以及闲言碎语定会笼罩着整个叶尔羌国。然而,志存高远的拉失德汗心想,心灵不能在一生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一次,那该是多么悲哀;人生能像石榴花一样自由绽放,那该是多么漂亮。于是,他顶着压力,跳出思想的禁锢,向世俗挑战,打起了一面呼唤爱情、呼唤崇高、呼唤开放、呼唤文化艺术的大旗。

何止这些呢?拉失德国王的思想睿智,志向高雅,他听从王妃阿曼尼莎汗的倡导,力排众议,极力主持整理木卡姆,并请来了当时最有名的宫廷乐官喀迪尔汗,邀集了一些有名望的木卡姆乐师云集宫中,对木卡姆展开了大规模、全方位的搜集、整理、规范工作。他主张大胆创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使木卡姆富有大众内涵。

然而,整理好木卡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由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且没见过大世面的弱女子阿曼尼莎汗倡议的,更是触怒宗教界和那些顽固守旧派。

那时,弥漫在叶尔羌汗国上空宗教人士的游说抗议声,一浪高过一浪,宫廷中大臣的反对意见持续不断,各种辱骂声与诋毁声此起彼伏。可决心已定的拉失德汗怎能被这些龌龊小人和背道逆流所吓倒呢?他“铁石心肠”,执着于十二木卡姆的研究收集和整理。一有闲暇,拉失德汗就召来各界名人雅士,进行关于诗歌、音乐、宗教学术方面的研讨辩论。功夫不负有心人,被称为东方音乐瑰宝的十二木卡姆终得以归整、完善和发展,风貌焕然一新。

这是国王拉失德汗的智慧,也是时代的赋予。拉失德汗与阿曼尼莎汗的结合,铸就了民族音乐的辉煌。正如雪山之于青松,大鹏之于长天,阿曼尼莎汗之于拉失德国王。

我在南疆生活了几十年,很惭愧——过去对举世闻名的木卡姆艺术只能说听说过,但对其真谛没有多少了解。有一年,中央电视台进行青歌赛,来自新疆的农民选手演唱完木卡姆后,虽然没听懂他们唱的歌词是什么内容,但却让我的心灵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后来听到李双江老师如上的讲解,让我从内心中真正认识到十二木卡姆艺术魅力所在。

我们真要感谢拉失德汗和阿曼尼莎汗的聪明智慧,更要感谢那些为保留十二木卡姆艺术而付出心血的艺术家们,有了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奉献,才使维吾尔族古典的十二木卡姆艺术充满了活力,才使得木卡姆的生命如此灿烂夺目。

如今,阿曼尼莎汗成了莎车县永恒的文化形象大使。在莎车县到处都能看到阿曼尼莎汗的影子:街道上的雕塑、响彻天空的木卡姆歌曲、图书馆书架上摆放着有关她的图书,最值得人流连的则是阿曼尼莎汗纪念陵。据介绍:阿曼尼莎汗陵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宫。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宫内,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

阿曼尼莎汗的陵位于拉失德汗墓的前面,为什么会是这样?听讲解员说,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只活了34岁,比拉失德汗去世得早。三年后,拉失德国王带着他的夙愿升天,寻找志同道合的伴侣阿曼尼莎汗去了。因为阿曼尼莎汗去世早而埋在拉失德汗墓的前边——对这个解释我不是很能理解,史料亦没有记载。

或许这是拉失德汗对阿曼尼莎汗情深意切的表达,告诉后人他们的爱情故事?或许是因阿曼尼莎汗所作的贡献卓越而感到荣耀,便把她葬在他的前边?或许是感到阿曼尼莎汗成为王妃后受宫中个别大臣排挤,希望她到天堂后能够享受崇高地位?或许是受当时宗教影响而为之?总之,各种假设都有可能。

不管怎样,每个人都能从十二木卡姆中感受到什么。对我而言,那是一种富有穿透的力量,是一种思念,一曲永远依恋的歌,一部值得后人永远记住的不朽智慧之作。

作者:李晓林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