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发现单指恐龙化石的是国内恐龙研究专家徐星团队

2011年,徐星研究员团队接受记者采访:

科考非大海捞针不靠“运气”

我说,在茫茫戈壁上寻宝,为什么您总是能有奇妙的发现?难怪很多“恐龙迷”称您是幸运的科学家。

徐星笑得有点儿“严肃”,他说,在外人看来,我确实够幸运的。我也承认,在野外科考中,确实有幸运的因素。但是,我认为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从专业的角度说,在野外寻找恐龙化石,并不是像有些读者认为的那样,是大海里捞针。单靠“运气”是不行的,我们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寻宝。打个比方吧,就像大家自驾车外出旅游,总是要提前做好准备,看地图确定线路和目的地。我们的科学考察也要依赖大量的地质资料,比如在内蒙古临河地区,以往科学家的考察留下的资料表明,这里有一大片白垩纪时期陆地形成的沉积岩,而且,多年来已经在这里数次发现恐龙化石。

临河地区有我国唯一保存恐龙化石的风成岩层。这种少见的岩石类型,经常能够保存非常精美的脊椎动物化石,有的会保存亿万年前动物死亡瞬间的生活状态,比如,正在孵卵的恐龙,正在搏斗中的恐龙等等。一些世界著名的恐龙化石标本就发现于包括巴音满达乎的蒙古高原戈壁地区。这一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点之一。在最近的十多年中,它是世界恐龙化石考察最热门的区域之一。

我们的团队每次都是带着不同的任务,在这一区域考察的。每次考察,大家都对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化石充满了信心。信心和科学探索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就是靠着获胜的信心和科学探索的精神,我们才能不畏艰险地探索,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且,尽量少留下一点儿遗憾。原来,临河地区风化现象严重,采集恐龙化石的任务已经相当紧迫。比如这次发现的临河单指龙,它的很多化石是完全或部分暴露在地表的,如果不能及时采集,只需要几个月时间,化石就可能被风化为尘土,这对于恐龙化石研究是巨大的损失,可能是永远也无法挽回的损失!徐星就曾经历这样的遗憾,在一次考察临近尾声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处化石,由于时间有限,所带给养不足以支撑继续采集化石……几个月之后,他们再次赶往原地,那化石却已经风化殆尽!他说,这里的风化太残酷了,给我们留下终生的遗憾和深刻的教训,一旦发现化石,迅速采集,就是从大自然的怀抱里夺宝啊!

野外科考历尽艰难险阻

在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野外科考被蒙上神秘的面纱,惊险刺激,颇有戏剧性。其实,野外科考,一路都是枯燥艰辛的坎坎坷坷。

在方圆几十公里、几百公里没有人烟、没有水源的戈壁上寻宝,生存就是一个大问题。每次科考,最短的时间20天,最长45天,几乎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吃饭、饮水、住宿,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要带上。有时,要到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去取水。在戈壁,没有水,就意味着失去生命。

在野外工作到底有多么艰苦?

徐星笑了笑说,怎么说呢,反正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每天要在戈壁上走20多公里,还要背着勘探工具和水,用双眼四处搜寻蛛丝马迹,经常是冒着40℃以上的高温,吸进肺里的空气都是热的,大汗淋漓,你能背多少水?况且,水是那么宝贵,我们都快练成“骆驼”了。在北京,每天冲个澡是生活习惯,在这里就是奢望……而且,常常有风沙,眯眼吃沙子是经常的事。虽然我们早起晚归,尽量避开中午最毒的日头作业,午休也很难呀。营地的帐篷?不能进呀,进去人就成“蒸饺”了!只能钻进汽车底下躺着,在汽车上斜拉下一块帆布遮挡阳光。

躺在地上也有危险啊!在戈壁上,最危险的动物并不是狼。一次科考,我们带上了两只活羊,预备到艰难的时候,改善一下伙食。结果,夜里不知什么时候羊被狼偷偷叼走了,成为狼的美餐!最危险的是毒蜘蛛,如果被它咬了,非常危险。还有一种叫“草耙子”的小型蜘形类动物,它能咬破皮肤钻进人的血管,造成一种传染病,让人十分痛苦,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这类危险无处不在,我们都要格外小心。

戈壁上的蚊虫也很厉害,如果赶上蚊虫繁盛的季节,必须在傍晚之前完成一切工作,包括吃饭和方便,躲在帐篷里避蚊,如果你出去,就可能被蚊子“吃”了,咬得你遍体鳞伤,奇痒难耐,没法睡觉了。蚊子多到什么程度?早晨起来,你到外面一看,帐篷上覆盖的蚊虫可能达到一两厘米厚!够恐怖吧?

戈壁上许多地方是没有路的,迷路、翻车,一路颠簸,把汽车的方向盘颠断了的事,我们都遇到过,好在没有遇到致命的危险。

每次野外科考都是对人的体力、精力、意志力一次严峻的考验,筋疲力尽,要调整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状态。

苦,不算什么。当我们把采集到的化石带回研究室,当科研成果搞出来,就有一种成就感,就觉得再苦也值!因为,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又为神秘而庞大的恐龙谱系,寻找到一块重要的“拼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