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部独立的琴学专门著作是《琴史》

《琴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琴史专著。作者朱长文(1038-1098),字伯原,号乐圃,江苏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成书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全书共六卷。前五卷按时代顺序为琴人传略,以人记事,共收集了先秦到宋代156位琴人的事迹,有所辨证和评论。

其卷一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先后叙述了尧、舜、禹、汤等9位历代帝王及周公、孔子等26位贤人与琴相关的事迹。

卷二部分收录了师旷、师襄、伯牙、钟子期、邹忌、雍门周等宫廷乐师或民间琴人,以及卫女、百里奚妻等妇女的琴艺传闻,这在封建时代十分难得。

卷三记录了汉、魏、晋时期的琴人琴事。如汉高祖、淮南王刘安、司马相如、刘向、桓谭、蔡邕等人。

卷四是内容比较丰富的一部分,所收琴家较多,如陶渊明、王僧虔、董庭兰、薛易简等,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七弦琴艺术的发展。其中对民间琴家的收录超过宫廷琴家,这既是当时存在的客观历史事实,也是朱长文的琴史观和历史观的反映。

卷五为宋代琴人,有宋太宗、崔遵度、朱文济等10人。

《琴史》第六卷为琴艺的专题论述,论述了《莹律》、《释弦》、《明度》、《拟象》、《论音》、《审调》、《声歌》、《广制》、《尽美》、《志言》、《叙史》十一个专题,体现出他的史学观和音乐美学思想。

集中体现出朱长文的史学观和音乐美学思想,即整体上反映出作者尊儒的思想与传统的琴乐观。如“音之生,本于人情而矣。夫遇世之治,则安以乐;逢政之苛,则怨以怒;悼时之危则哀以思。”

他认为弹琴不仅为己,也能为人,琴乐可以调气养神,如“古之君子 ,不彻琴瑟者,非主于为己,而亦可以为人也雅琴之音,以导养神气,调和情志,掳发幽愤,感动善心,而人之听之者亦恢然也岂如他乐,以蹈心堙耳,佐欢悦所,以为上哉。”

关于琴乐与政通的观点,如“是故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夺命焉。”

《琴史》作者把宋以前的古琴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由此勾勒出古琴历史的基本面貌。其编撰体例和史料的选取,都反映了作者的古琴历史观及其美学追求,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国有关音乐历史的记载出现很早,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有《古乐篇》等,专门叙述音乐的起源等问题。至西汉,《史记》的“乐书”开创了史书记载礼乐的体例

其后的历代正史中,均有音乐志或礼乐志的记载。琴学理论也作为宫廷雅乐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但是,直到《琴史》出现之前,这些内容只是作为历史典籍的组成部分而存在。

《琴史》是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古琴专门著作,它标志着中国琴学及其理论在北宋时期己经独立发展起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