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最早的火食证据出土于云南元谋人遗址

人不能不吃东西,不但寻找食物,就是准备食物的方法,也是人们很重要的活动。而饮食的习惯取决于地理环境、生产技术、以及文明发展的进度。所以,食物也是辨别某种文化的好标尺。人类最初只考虑最根本的果腹问题,渐及味觉,最后才讲究器皿、礼仪、气氛、营养等事。因此,我们从进食的习惯可以约略猜测一个社会发展的程度。中国向以美食闻名于世界,其烧食方法的演进过程也有其特殊之处。

从现今灵长类仍以蔬食为主食看来,早期的人类亦不应例外。对南猿人牙齿的研究,知可能距今550万年前,人猿已经吃食动物了。到200万年前食肉之风则更为普遍。在不知道用火以前,人类自然和其他野兽一样生吃食物。如果有比较高明之处,恐怕也只限于懂得敲碎骨头,吸食骨髓而已。

在发现云南元谋猿人同一地层的不远处,有炭屑、烧骨、石器、动物骨骼的遗留,被学者认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火食证据。此遗址被判定为170万年前,但近来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只有七八十万年而已。火的使用不但促使人类饮食的习惯起了大变化,也促进文明的产生。因为煮熟的食物易咀嚼,容易消化,养分容易被摄取。使人类体质增强,头脑发达,也可以减少病痛,增长寿命。最重要的是它也增加眯觉的美感。所以人类一旦发现火食的这些好处,自然很快采用而成为习惯。

现在日本人有生吃鱼鲜的习惯,但很少生吃哺乳动物的肉。一来怕有寄生虫,二来也不易咀嚼。但是《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之宴时,项羽赐食樊哙,“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昭之”。这也许是项羽要试试樊哙的胆量,因而故意给予尚待烧炙的生肉,并非中国当时仍有吃生肉的习惯。

可以想像最原始的烧食应是把肉直接放到火上烧烤。但是这样的办法很容易将肉烤焦,也很可能在烧造陶器之前,人们也有以泥土包裹兽肉在火上烧烤,及用叶子包裹食物放在带火的灰里煨熟的间接烧食法。不过,直接烧炙法却不适合施用于蔬菜。有些原始氏族于外出打猎无法携带炊具时,便利用“石煮法”来烹煮食物。这种方法可谓由来已久。它是选取较大的叶子或树皮,折成船形的容器以盛清水及鱼肉、菜蔬。然后捡取石卵洗净,以火烧烤之。接着用竹箸挟起烧热的石卵放进容器。石卵的热透过水的传递,慢慢把食物烫熟。有些氏族甚至日常也用此法,在树皮作的筒中煮食。

至于不能用石煮法的谷物则用“竹煮法”。那是以竹筒装水及米,用树叶紧紧封口,然后把它放到火上烧烤,一直到竹中清水烧开而焖熟谷物为止。甲骨文“燮”字就是作手持细长竹节在火上烧烤之状的会意字。人们一旦发明了这种烧食法,等到陶器一发明,马上就可以应用,可免去每次更换竹节的麻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