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奠基人是吴征镒

吴征镒(1916-2013年),中国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奠基人,生于江西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

吴征镒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

1979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现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80年后任美国植物学会终身外籍会员,瑞典植物地理学会名誉会员。

吴征镒自小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10岁时迷上了《植物图鉴》,认识了许多植物,他还经常在自家的“百草园”中观察植物的特点、变化。在扬州中学读书时他就参加过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1937年,他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到内蒙古和宁夏草原、沙漠植物分布情况进行了科学考察。

在反内战、反独裁运动中,1947年北平和天津八院校500多人向国民党当局发出了“呼吁和平宣言”,吴征镒为签字者之一,他还参加了反对司徒雷登、拒领美国救济面粉的活动。

吴征镒是一个有着渊博学识的科学家。他能说出近万种植物的名字,熟悉植物的叶、花、果实的特征,准确地说出它们的科、属、种以及地理分布,被国外同行誉为“植物电脑”。

朝鲜战争时期,他曾和当时的植物分类学专家一起,根据几片带菌的树叶分析出这些树木不是生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种属,雄辩有力地证明了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场使用细菌武器的战争罪行。

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吴征镒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柯桢的领导下,开始组织中国大区的综合科学考察,亲自带领一个综合考察队到云南进行考察。

综合考察队在云南的任务是搞热带生物资源的调查,为橡胶和紫胶寻找科学的栽培方法。

吴征镒和他的同事们一道在云南的三千大山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吃了不少苦,然而他们的收获是巨大的。

他不辞辛苦在祖国各地考察,采集标本,穿行在高山峡谷之间……

一次考察中,他因连日劳累,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睁开眼睛,竟发现了当地一种新的植物品种。

有一次,访问日本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他说出了绝大部分珍稀植物的名称,令日本同行惊异不已。

他的学生在论文中介绍某地有植物1800种,吴征镒增加到3000种,结果这些植物果然都被找到了。

60余年来,吴征镒在植物学领域里不断探索,共发现和命名了1300多个植物新分类群,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改写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国外学者命名的历史

1956年,他率先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并得到采纳;

他的《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1964年)一文明确指出中国植物区系有三大历史成分;

1998年他提出的被子植物起源理论和种子植物的新方案,是东方人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被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新理论和新系统纲要

1999年他提出的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设想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现已在建设中。

作为一名科学家,吴征镒呕心沥血,献身祖国;他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