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是傅莹

傅莹,女,1953年1月出生在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现任(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2013年两会时,她首次担任中国人大会议代言人,成为首位人大会议女发言人,成为了当年全国两会的热门人物,傅莹柔中带刚亲切平实的回答记者的提问,赢得了掌声。

2014年,她继续担任了人大会议发言人。

傅莹的的父亲阿民,是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曾官至中共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16岁时,傅莹就响应号召,到内蒙古的一个农场进行劳动。1970年,傅莹进入当时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工作,并开始自修高中课程。三年后,她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并选择第二外语为法语,后又学习罗马尼亚语。

Fu-Ying(图:2014年担任两会发言人的傅莹近影)

毕业后进入外交部。

傅莹在1982年至1991年担任过外交部翻译室英文高级翻译,当过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的翻译。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出席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仪式时,傅莹担任翻译。

1985-1986年在英国肯特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

1998年11月,傅莹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

2000年4月,傅莹出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派驻女大使。20余年来,先后共有37位女性担任驻亚非欧美等国家的大使。中国女性出使国家最初大多集中在亚非一些中小国家或北欧诸国。傅莹出使澳大利亚,是20多年来女大使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中国女大使任命的一个重大突破!

2003年,傅莹出任中国第十任驻澳大利亚大使。是第一位独立驻西方大国的女性大使

2007年2月份,在由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主办的悉尼华人华侨欢送傅莹荣调晚宴上,澳大利亚联邦律政部长卢铎赞誉傅莹大使:“我政治生涯中所见过的逾千各国大使中的No.1(第一名)大使,最能代表和维护中国的利益,最富有影响力和魅力。”

2007年4月,转到伦敦,成为驻英大使。

获得副外长任命后,傅莹成为20世纪70年代王海容后的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是中国首位少数民族女副外长。

她爱好阅读、艺术,喜欢体育运动,打高尔夫和网球。

丈夫郝时远,民族学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二人有一女儿。

此外,傅莹还是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及文化研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