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台机车是“龙号”机车

该系列: 龙号机车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中国第一台机车是“龙号”机车,1881年由河北唐山机车车辆厂(当时叫“南厂”)的工人们制成的。机车两侧各刻了一条昂首飞舞的龙,所以叫做“龙号”机车。这台机车只有3对动轮,没有导轮和从轮,为0-3-0型,全长5.693米,造价520银元,能牵引两辆12吨重的煤车。

“龙号”蒸汽机车,又名“中国火箭号”,于1881年6月9日开始使用。

1878年,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支持下,唐廷枢开始筹办开平煤矿,同年8月,开平矿务局(开滦矿务局前身)正式开办。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开采,唐廷枢从英国聘用了技术人员。经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Detring, 德国人)引荐,金达来到开平矿务局,成为首批来开滦工作的外籍工程师之一。

在筹备开矿过程中,唐廷枢建议从开平矿区至北塘河口,修筑一条铁路,以便将煤运抵北塘河口,装船运至上海、天津等地。他认为:“……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李鸿章、唐廷枢等人呈禀清朝政府,拟修一条从开平矿区直达北塘河口的铁路, 再三陈述后获得批准。铁路开工不久,由于顽固派官员的阻挠,朝廷又收回成命,停止修筑。

经李鸿章等人多次禀奏,清朝政府只答应修一条运河,仍然不准修筑铁路。据1880年《英领事商务报告》中记载:“从胥各庄至芦台已挖成一条小运河,从芦台引河水入内,河有闸,可以维持每天船运12小时,水深是4英尺,潮涨时开闸则每日船运可超过12小时,运河全长约二十一英里许”。但唐山矿区地势较高,不宜挖河,经清政府批准修筑一条唐山至胥各庄的轻便铁路,称“运煤铁路”。并声明铁路建成后不准行驰机车,要以“骡马拖曳”。 1880年5月,由开平矿务局投资的唐胥铁路开始动工修建,金达被任命为主管工程师。

李鸿章、唐廷枢、金达等人不仅极力主张修筑铁路,也主张使用机车拖载,他们在工程进行中,采取了“先斩后奏”的做法。

在铁轨轨距地选择上,考虑到当时的财力紧张,有人主张采用2英尺6英寸的窄轨距,也有人主张采用3英尺6英寸的日本轨距,而金达坚持要用4英尺8英寸半的英国轨距(即1.435米的国际标准轨距)。金达在日本工作多年,他深知日本轨距的种种弊端,因此坚持采用英国轨距。他认为采用什么样的轨距与将来铁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当然他还有别的想法:采用这个轨距,将来中国就可以大量购入英国工厂制造的机车车辆,为英国资本开辟更大的市场。据英国人肯德(Percy. P. Kent)所著《中国铁路发展史》记载:“……金达了解到这个问题必须力争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条矿山铁路一定要成为他日巨大的铁路系统中的一段,因而他决定尽他所能,不让中国人蒙受节省观念的祸害,力劝采取英国标准。”经过一番争论,最后决定采用标准轨距。唐胥铁路在1880年冬季开始铺轨,于1881年夏初完成。

在修筑铁路的同时,为修造装煤用的矿车以及为以后修造机车做准备,在唐山胥各庄建立修车厂(唐山机车车辆厂前身),金达担任工厂的工程师。唐胥铁路建成后,开始时按照清政府的规定,曾用骡马拖运煤车,但唐廷枢、金达等人深知这种做法不会长久,唐廷枢预言“时机成熟之时会采用机车拽引”,

因此,他们一方面修筑铁路,一面偷偷地在胥各庄修理厂造起了机车。工人们根据金达设计的几张图纸,利用矿山废旧材料,共花费520银元,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即“龙号”机车,又名“中国火箭号”,于1881年6月9日开始使用。对此,金达在《华北的矿山及铁路》一文中这样写道:“自1880年冬季开始,在修车厂车间,一辆经我特别设计的机车在悄悄地修建,使用的是可以弄到的废旧材料:锅炉取自一轻型卷扬机,车轮是当旧铁买进的,而车架则用槽铁所制,取自唐山矿一号井竖井井架。6月9日(1881年),在乔治·史蒂芬逊诞生100周年之日,白内特(R.R.Burnett,当时的开平矿务局总矿师)夫人敲下了第一颗道钉,并将机车命名为‘中国火箭号’(Rocket of China)。随后,机车投入日常运行。”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